PPI数据反映实体经济并未止跌企稳
徐洪才
目前,最能反映实体经济走势的宏观经济变量非PPI莫属。这是因为我国工业产品价格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由于政府对猪肉和粮食价格的管制,CPI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因此,根据PPI来判断经济冷热程度,相对准确一些。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8%,比上月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个月扩大0.4个百分点。1~7月份,CPI同比下降1.2%,比上半年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CPI和PPI持续数月双双下降,表明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并非像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所言的那样:“回暖迹象十分明显”。

数据也进一步表明,上半年我国实行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拉动作用有限。相对于股市和楼市的虚假繁荣,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由于受到政府投资挤压,反而变得更加冷冷清清。有识之士早就指出,股市和楼市“发烧”实在是经济病态的一种反映。这样的结果,主要是贻误结构调整时机和政府投资孤军深入造成的。
笔者认为,下一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及时调整方向和重点,如果不在结构调整和提振消费需求方面迈出较大的步伐的话,实体经济可能还会继续保持下滑趋势,并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和令人堪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