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为深圳特区报专栏,刊于8日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近日,有媒体曝光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旗下的医疗器械部门涉嫌贿赂内地多家医院。尽管工商总局旋即否认了这一消息,但跨国企业如何在中国守规矩,再度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有专家认为,要让跨国企业守规矩,关键还在于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做到严格执法。只有密织监管“笼子”,才能让“洋老虎”们尊重中国规矩。
此言不谬。编织监管“笼子”让“洋老虎”入彀,解决的是“关住”的问题。现在对付任性不法的权力者,就在于打造制度化的笼子。对于不讲规矩的市场主体,用监管牢笼治之罚之约束之,当然顺理成章。
只“关住”是不够的。人们不解--有着极强美誉度的跨国“洋企业”,怎么变成违法乱纪的“洋老虎”?这一问题颇耐寻味又令国人羞赧。
跨国“洋企业”,大都来自发达市场,他们在本土或其他成熟市场,是不敢寻旁门、走歪道的。玩权钱交易和商业贿赂的游戏,无异冒险自戕,自寻绝路。
“洋企业”在华自甘沉沦,踏入违法(规)歧路或陷入犯罪泥潭。有人说,是有缺陷的市场环境让守规矩的“洋企业”变成了不堪的“洋老虎”,所谓入乡随俗由橘而枳。简言之,“洋企业”从西方社会进入中国市场,面对有漏洞的市场监管,突然有了撒野冲动,即“洋企业”在其他市场压抑的资本贪婪本性在华市场的释放。也有人说,这是“洋企业”对华市场的任性“欺生”的投机行为。
总之,跨国“洋企业”在华异变为“洋老虎”,既有客观大环境的熏染,也有主观小算计的因素。
中国市场依然离不开跨国央企,尤其在深化改革2.0版的新常态语境下。自贸区试验由沪扩展到闽粤津,近期决策层更出台四个自贸区适用的、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因而,留住外企、扩大外商投资并给予国民待遇,是本轮改革的核心要义。
这是宏观国计!中国市场不能因为“洋老虎”存在,而将外企外资当做洗脚水泼出中国市场之外。不仅如此,即使是那些出了问题的“洋老虎”,也要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
因而,对于“洋老虎”,除了用笼子“关住”,还要密切“关注”和“管住”。“关注”不仅仅是舆论和民意的聚焦,也包括监管部门对其紧盯。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食品卫生在舆论场持续的“关注”下,丑闻和糗事越来越少。司法部门对英国药企葛兰素史克涉嫌商业贿赂的调查,尤其是一些高管的锒铛入狱,倒逼这家药企吃堑长智,不敢在中国市场冒险投机。去年,监管部门频繁亮出反垄断利剑,高通、奔驰、宝马、奥迪及三星等纷纷中招。
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和一系列反垄断案,也引发了西方社会的集体不安和不满。他们认为中国监管部门是专门拿“洋企业”开刀,是歧视和找茬。然而,那些中招的“洋老虎”,则集体甘愿受罚。他们晓得,其行为若发生其他市场尤其是西方社会,会被罚得更狠更重,微软、苹果在美国和欧洲,都曾多次被处天价罚款(反垄断)。
罚了就是罚了,中国监管部门的对“洋老虎”们的密切“关注”,也让任性和倨傲的西方社会习惯了中国式的常态治理。“洋老虎”们也不敢嚣张使气或沆瀣沉沦,开始遵守中国市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舆论场和监管方对“洋企业”的集中“关注”,不是歧视而是救赎,促“洋老虎”们不至于为小利而损失全球声名。
要“洋老虎”安分起来还必须“管住”。一是要用好的法治和市场来“管”,让“洋企业”在华市场“宾至如归”,让其不敢和不好意思在华市场违法乱纪;二是涵养全社会的诚信品质,促“洋企业”在华诚信经营,诚信能“管住”“洋老虎”蠢蠢欲动的投机之心;三是一视同仁,不管内企外企,在中国市场享受同等国民待遇。“洋企业”在华不尊不卑,也能阻止其变成“洋老虎”。
有专家认为,要让跨国企业守规矩,关键还在于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做到严格执法。只有密织监管“笼子”,才能让“洋老虎”们尊重中国规矩。
前一篇:权力让位市场,药价虚高的解药?
后一篇:提升全民医保品质不可一蹴而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