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生存,铁总准备好了吗?
(2014-08-26 08:37:17)
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中国铁路总公司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李克强指中国铁路总公司对国企改革具有示范作用,加快铁路建设不能只靠国家投资“单打独斗”。他还表示,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
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铁道部一分为二,铁总(中国铁路总公司)应时而生。这一“正部级”的巨无霸企业,带给舆论场的总是其庞大的债务。据说铁总总债规模高达2.6万亿,有人调侃铁总连利息都还不了。坊间更是一直频传铁总跑国务院要求减免债务。
欠债要还,这是市场铁律,何况铁总已经政企分开,自然要遵守市场规则。但是,铁路一直属于国家管控、攸关国家安全的战略工程,铁总继承的巨额债务具有历史
的、客观的政策性原因。不能因为人们对铁路部门服务质量不高,尤其是春运带来的民意不满,就认为债务板子一定要打在铁总的屁股上。
总理视察铁总,其实蕴含着多重意涵。首先,作为政企分开的“正部级”铁总,尽管有着习惯意义上的行政级别,但应彻底走向市场,尤其在去行政外挂上,应该具
有示范效应。其次,铁路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尤其高铁建设,各地建设热情很好,因而投资应该多元化,即从国家投资的“单打独斗”走向国家投资、地方投
资、民资参与及开放其他融资的“多头并进”。其三,抓住中国高铁发展的契机,使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国门,迈向亚洲和全世界。即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每次出访都
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
2011年7.23事故,是中国高铁的滑铁卢。但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深刻反思,历经严酷的反腐清算,中国高铁从发烧到理性、从理性到平稳发展,中国高铁已经
凤凰涅槃。从通车里程观之,中国傲视全球;从高铁技术观之,亦有日欧技术难以匹敌的经济性。总理出访,不管是到亚洲还是欧洲,一直都在推销中国高铁。当
然,有许多国家对中国高铁技术感兴趣,譬如英国。不过,中国高铁技术出口,仅靠总理推销还不行,大量的公关工作还有待铁总去完成。
高铁出口的益处多多,即可提升中国贸易出口机构,亦可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当然,伴随高铁技术出口的,还有劳务出口。铁总若能让中国高铁跑遍全世界,将
使中国从低端制造业大国升华为高端技术、设备出口国,这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当然,借力高铁出口,要偿还铁总海量债务也不是问题。
不过,现在铁总最重要的还是要实现从政到企的切实转型。博弈市场,不是简单的口号或抽象的符号,而是要转变观念,真正扑到市场中去,和其他市场主体一样在
商海中打拼。譬如,其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各级高管是否能够真正去官本位。更要者,铁总在遭遇市场挫折时,是顺应市场规律而生存,还是向国务院要政策,
追求特权化或垄断化生存。如此等等,考验铁总政企分开的水平和市场化品质。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言,铁总应该扭住政企分开这个“牛鼻子”,在转观念、改体制、
换机制上啃“硬骨头”、“革自己命”。
今年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上半年国家货币政策,主要采取定向降准的方式,有限资金流向了小微企业。下半年稳增长的压力依然繁重,国家将银行信贷流向重点从小
微企业转向铁路、水利、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等国家重点项目,使稳增长的动力点更广泛。
这对铁总是个好消息。铁总要把握好这一政策利好,协同地方,顺应市场,创新投融资多元途径,在促进稳增长的同时实现市场化转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