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17日南洋商报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南中国海再起波澜。中越因为石油钻探问题而发生舰船聚集对峙,越方指责中国用水炮袭击越南船只,并导致船体和人员受伤。菲律宾以中国渔民捕猎海龟的名义扣留中国渔船和逮捕中国渔民。
两件令人不安的事件发生在缅甸内比都东盟峰会前夕,因而成为峰会主要议题。在峰会发表的声明中,虽未点名中国,但用了“严重关切”的修辞,希望各方和平解决冲突。对此,舆论有各种解读,但总体而言,东盟立场是有所倾向但维持了中立。
南中国海冲突,非中国和东盟所乐见。但无论从历史脉络和现实利益而言,无论各方利益诉求,还是有共识可循的,那就是用和平手段解决各方分歧。正如被誉为“和平学之父”的挪威学者约翰-加尔通提出的用“南中国海联合组织(South
China Sea Community,SCSC)”来解决南中国海冲突。
这自然是旁观者善意理性的建言。但从南中国海冲突的现实观之,并非所有的外部言行都是建设性的。无论是本次的中菲越冲突,还是近年来的海上争端,其实都浮荡着外来势力的魅影。简言之,就是美日两国,主要是美国的介入。
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以前,南中国海区域虽然偶起波澜,但相对风平浪静。除了中美两国突发军机相撞及舰船对峙,中国和菲越及其他东盟国家(包括和中国有领土争议的马来西亚和文莱),基本能够按照2002年达成的政治文件《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克制各自行为。但美国新的亚洲战略,使南中国海和东海冲突表面化。而美国的战略指向和一边倒指责中国的策略,让中国变得孤立,菲越和日本也开始在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和中国展开公开博弈。西太平洋的波涛汹涌,和美国的搅水有着直接关系。
现实是,西太平洋地缘政治平衡被打破,而且成了难以破解的“罗生门”。美日和菲越指责中国军力扩张扩展海疆引起区域紧张,中国则谴责美国在亚洲挑起遏制中国的争端,并怂恿日本重走军国主义老路。日菲越也假美国之威和中国对抗。当美国批评中国以强凌弱时,中国则认为美国在中国周边海域组织起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围堵中国。在中国看来,中国才是弱势一方。于是,美日和域内国家成机制地在南中国海和东海军演,中国则以强化远海力量和建立航母舰队以伸张海洋权益。
西太平洋,就在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部署下,域内国家关系变得紧张起来,那些曾经无人关注的荒芜小岛甚至掩浮于海面下的暗礁,就成了打破南中国海和东海平静的“水雷”。
让南中国海和东海恢复平静,自然要靠中国和相关国家各退一步,以遵守既有政治文件或机制规则来化解分歧。当然,也可以通过谈判及联合开发的方式实现妥协共赢。但最重要的,是外部势力谨言慎行,让当事者各方自己解决问题。从美国支持日本、在菲律宾驻军并给予越南道义支持的情势看,美国不是亚洲公正的调停者,而是偏袒一方打击一方的裁判者。
美国只会让南中国海形势变得更糟。(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