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众取宠的城市群路线图
(2013-12-18 08:31:31)
专家建议,中国城市群建设可从三个层次推进:一是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二是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三是7个潜在城市群。预计到2030年,32个城市群将建设成熟。业内人士称,到2030年,32个城市群将建设成熟,城市群人口达8亿左右,城市带人口达12亿左右。(12月17日《中国证券报》)
32个城市群建设路线图,成为17日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并被各大论坛热议。但稍微分析,就会发现32个城市群的路线图不太靠谱,不过是顶着“专家建议”的另一场舆论噱头。和近日流行在舆论场的中国城市“一二三四五”线新排名一样,只是某家媒体炮制的哗众取宠的新闻泡沫。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破绽。
以所谓城市“线”级排名为例,三线城市中有湖北“襄樊”---众所周知,这个城市已经改名“襄阳”---就像一些论坛所言,连城市名城都搞不明白,这样的排名又有多少权威。而发起这个城市排名榜的媒体则是上海一家不知名的地方媒体,更显如此排名的浮躁与泡沫性。
32个城市群路线图依然为媒体炮制,不过顶着专家的名字,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自己想象出来的。且看这个路线图的不合逻辑处。
一是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中,包括所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而在正在建设的13个城市群中,又包括武汉、长株潭和江淮等三个城市群。长江中游和武汉、长株潭既江淮属于区域交叉。试问:这两个层次的城市群到底是“基本建成”还是“正在建设”?
二是第一层次中包括“中原城市群”,第三层次中又包括豫皖、冀鲁豫、鄂豫等城市群,正如河南大河论坛中网友所言,整个河南都是城市群了。这显然不合逻辑,在2012年11月中央批复的中原经济区(整个河南、安徽和河北一部分)规划中,“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是重中之重。整个河南都变成“城市群”了,中国农业基础还能稳固?而且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粮食安全”不相合辙。
三是这个城市群再犯城市名称张冠李戴的弱智错误。在第三层次的潜在城市群中,已改名为襄阳的湖北城市再次以“襄樊”亮相。
四是制造地域歧视,引发省域交界地区的城市矛盾,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立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新世纪又成立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国家层面还有东陇海经济带,江苏也规划了徐州都市圈。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区”、“带”和“圈”“群”,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一些城市形成了自然的经济、人文和市场纽带,坊间纷传的所谓“淮海省”即由此而来。而且,这一区域内,山东济宁、临沂和徐州也多年来展开区域龙头的争夺战。
现在,又有所谓徐州城市群,再加上徐州已经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无疑是乱中添乱。值得一提的是,处于同一区域的山东济宁市,按照这个32个城市群路线图,似乎有找不到“组织”的落寞与无奈。这个城市已经困扰于济宁都市圈、鲁南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及鲁西南经济隆起带的规划错乱中。其他处于省际交界的城市,也常常处于这样的区域窘境中。
城市群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一条战略路径。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不是靠专家想象中的城市组合概念,而是一个既有政策设计也有市场开放并竞争而逐步实现的过程。因而,城市群不单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场市场融合手段和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人为设定城市群,特别是预设所谓的中心城市,只会带来城市间的矛盾与恶质竞争,不利于城市化和区域市场整合。
中国的新型城市化,应该以国家战略为基准,其他媒体或专家可以就此展开研究讨论,但不可越俎代庖甚至以哗众取宠僭越国家战略,这样只会误导公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