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传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将调整到黄金时间播出,与《中国好声音》同时段较量,现在看来这一设想不会成为现实了。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称总局)在官网发布管理新规,将对全国歌唱类选拔节目实施总量控制、分散播出的调控措施。(25日《信息时报》)
中国地方卫视,选秀选拔类节目特红火。连带央视也跟进而上,这是市场时代的逐利选择。但在中国,这种开放性的公共娱乐节目,纯市场化的逆袭和电视台官方耳目喉舌的导向作用,往往发生龃龉。这种身份的矛盾与异化,既让地方卫视在夹缝中寻求市场良机,也涵养了其百舸争流的多元竞争态势。
这些年,选秀选拔节目不断翻新,一档节目成就一家电视台捧红一个主持人的现象屡屡出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成为这些新兴娱乐节目的激情博弈者,你方唱罢我登场。选秀的男生女生唱罢就玩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还在高歌引吭,就有明星跳水秀,央视甚至玩起了明星混搭普通人的舞蹈秀。至于婚恋节目,已成昨日黄花,颓势已现。
从市场角度言,流行的选拔选秀节目具有存在理性;但此类节目过度泛滥,则是市场理性的极端化,从而变成了功利至上的娱乐产品的贬值。这从节目创新和艺术审美的角度言,也是不合时宜的。从大浪淘沙般的选秀选拔节目观之,也验证了此类节目快餐化消费性易碎性的特点。再从地方卫视承担的喉舌使命和公共责任言,总局的适时调控,是符合现行的体制监管原则的。
因而,不管是形式雷同的歌唱类选拔节目,还是其他类一哄而上的选秀类节目,市场化过度,审美度降低,娱乐度极端之时,也就到了被监管部门“宏调”之时。值得一提的是,此番总局宏调并非对歌唱类选拔节目的停播叫停,而是总量控制和分散播出。
所谓总量控制,就是维持现有节目数量,地方卫视不再上马新的雷同节目;尚未播出的节目被叫暂停播出。至于分散播出,则是现行的此类节目,调整播出时间,避免同一时段扎堆播出。还有就是,此类节目严禁奢华铺张、炫目包装和煽情作秀。
总局令行,但能禁止吗?“宏调”会否变空调?选秀节目有说法。最当红的《中国好声音》强调周五晚九点播出的时间不会变,要按照原来的计划和节奏唱到底。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也宣称要维持原来的播出时间。芒果台的《快乐男声》则缄默不语。湖北台的《我的中国星》则看似遵守总局新规,但更关心的是被总局将播出时间批复下来。
可见,总局仅凭一纸通知,而无细化的可操作的之策,并乏刚性的执行力跟进,“宏调”就会变成空调。即使是具体的执行到位,给那些已经播出的节目重新排队以错时播出,也会造成诸多麻烦---广告商愿不愿意,观众群乐不乐意?节目播出调整带来的市场损失和民意不满,显然是总局难以承受的。
由是而论,总局也只能是发一个笼统的红头文件,对泛滥的歌唱类选拔节目进行提醒警示而言。可见,即使是理性的公共监管,当遭遇有点失去理性的市场行为时,行政命令要么武断执行而使公共理性沦丧,要么无奈放任市场行为非理性到底而使公共监督失去公信力。
对总局而言,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对节目方而言,还需自我节制。毕竟,泛滥的歌唱节目,已经失去了发现草根歌手的纯粹目的,煽情作秀和奢华铺排之风,在此类节目的舞台上是客观存在的。音乐人高晓松说得好,此类节目很功利,“除非闹起来,不然就是走调、节奏、情感,都说了好几年了,再说没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