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价格预期比与机制完善更重要
(2013-03-28 07:16:37)
标签:
杂谈 |
发改委26日晚间下发通知,将自今日凌晨起下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同时推出成品油新定价机制。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此次调整后国内93#汽油将全部回到7元时代,跌至2月涨价前水平。专家表示,此次油价调整是到点就调,新定价机制推出后将更灵活,更加贴近市场。(3月27日《中新网》)
此次成品油调价的看点有两个:一是到点就调,二是酝酿3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将推出“完善版”方案,即将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
回顾过去几年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总计10降15升共25次。每次价格升降,都会引发舆论争议,问题直指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不合理。完善之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使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逐步实现价格上的同频共振,调价频率加快,调价时间更加公开透明,能够有效规避囤积投机行为,完善成品油市场秩序。
成品油机制完善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市场皆大欢喜呢?未必。
成品油定价机制,只是表象所在。在市场终端,公众关心的是成品油价格问题。以最近一次的成品油涨价为例,公众关注的是国内市场油价和美国台湾油价的对比。譬如,广州的93号汽油零售价比美国的同等油价高了1.8元人民币,比台湾贵了0.77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台的成品油价比中国低,但韩国新加坡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油价比中国高,有些中东产油国的油价甚至比中国高了很多。
中国舆论和消费者“比低不比高”,也凸显其最关心的是成品油的价格问题。所谓成品油定价机制,不过是公众缓释成品油价高的替代品而已。国家完善了成品油定价机制,实现了内外两个市场的更加敏感的对接,解决的只是市场不同步的问题。更能反映市场脉搏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使得成品油价格频繁变更,公众可能变得更加焦虑和不耐烦。因此 ,中国消费者对新的机制不必对价格预期报以更多期望,而是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国际原油价格受多种因素制约,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国际油价将在动态的调整中呈现上升势态。基于资源节约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方向,中国成品油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油价高企并不可怕,但油价要高得符合市场逻辑。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只是和市场节奏初步合拍,中国的成品油市场还要慢慢长路要走。首当其冲的,是破除“两桶油”的市场垄断特权,释放成品油进口、加工和零售空间,让“两桶油”和民营资本在成品油市场进行充分的竞争。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成品油价格的升与降才是既符合市场预期又契合民意期待的。
中国拥有私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家有一车或多车,渐渐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成品油的重要性,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将不亚于油盐酱醋茶。作为地球上的能源消费大国,13亿中国人的成品油消费体量,决定了中国永远不可能拥有美国那么便宜的油价。
因此,中国人盲目和其他国家比油价没有意义,应该将怨气和牢骚变成理性的民意倒逼。当下完善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有民意参与之功。今后,民意的着力点应该是促使成品油市场更加多元开放和公平,让成品油市场祛除垄断和不公,实现市场竞争的常态化和利益博弈的多元化。
此次成品油调价的看点有两个:一是到点就调,二是酝酿3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将推出“完善版”方案,即将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
回顾过去几年的成品油价格调整,总计10降15升共25次。每次价格升降,都会引发舆论争议,问题直指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不合理。完善之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使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逐步实现价格上的同频共振,调价频率加快,调价时间更加公开透明,能够有效规避囤积投机行为,完善成品油市场秩序。
成品油机制完善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市场皆大欢喜呢?未必。
成品油定价机制,只是表象所在。在市场终端,公众关心的是成品油价格问题。以最近一次的成品油涨价为例,公众关注的是国内市场油价和美国台湾油价的对比。譬如,广州的93号汽油零售价比美国的同等油价高了1.8元人民币,比台湾贵了0.77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台的成品油价比中国低,但韩国新加坡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油价比中国高,有些中东产油国的油价甚至比中国高了很多。
中国舆论和消费者“比低不比高”,也凸显其最关心的是成品油的价格问题。所谓成品油定价机制,不过是公众缓释成品油价高的替代品而已。国家完善了成品油定价机制,实现了内外两个市场的更加敏感的对接,解决的只是市场不同步的问题。更能反映市场脉搏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使得成品油价格频繁变更,公众可能变得更加焦虑和不耐烦。因此 ,中国消费者对新的机制不必对价格预期报以更多期望,而是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国际原油价格受多种因素制约,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国际油价将在动态的调整中呈现上升势态。基于资源节约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方向,中国成品油价格上涨是必然的。
值得一提的是,油价高企并不可怕,但油价要高得符合市场逻辑。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只是和市场节奏初步合拍,中国的成品油市场还要慢慢长路要走。首当其冲的,是破除“两桶油”的市场垄断特权,释放成品油进口、加工和零售空间,让“两桶油”和民营资本在成品油市场进行充分的竞争。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成品油价格的升与降才是既符合市场预期又契合民意期待的。
中国拥有私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家有一车或多车,渐渐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成品油的重要性,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将不亚于油盐酱醋茶。作为地球上的能源消费大国,13亿中国人的成品油消费体量,决定了中国永远不可能拥有美国那么便宜的油价。
因此,中国人盲目和其他国家比油价没有意义,应该将怨气和牢骚变成理性的民意倒逼。当下完善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有民意参与之功。今后,民意的着力点应该是促使成品油市场更加多元开放和公平,让成品油市场祛除垄断和不公,实现市场竞争的常态化和利益博弈的多元化。
前一篇:天然气涨价的市场预期与民生期冀
后一篇:福州“楼歪歪”的伤与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