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徽因”何以引发八卦乱战?
(2013-01-27 15:19:02)
标签:
杂谈 |
从柴静爆出婚讯以来,网络上关于她的争执越来越激烈,焦点也从柴静的私生活转向对其“新闻素养”的讨论。(24日《搜狐娱乐》)
事情的缘起还是因为柴静的《看见》,这部“名人书”销量过百万册,秒杀严歌苓刘震云等一众重磅作家。由此,公众猜测柴静能拿多少版税,从而使柴静和她的书开始高度娱乐化。既然是娱乐化,八卦的路径就由书到钱再到私生活一路展开,从“央视最穷主持人”到作家冯唐和央视摄影师为其离婚...才女、畅销书、离婚,这恐怕是柴静被称为“柴徽因”的主因吧。
柴静的《看见》如何不得而知,但从她见诸博客微博和其他载体的短文看,她的文字很有特点。用一形容,不管是小女人还是老男人,读她的文字会有一种透彻感,因为她的文本细腻而又犀利而且表达精准,逻辑上也很严密。以她的《杂种冯唐》为例,“一股元气淋漓,但横冲直撞不知所终,在我们姑娘家看来,这是由男性荷尔蒙驱动的写作”,文辞的确了得,当然这也被坊间视为她和冯唐“有关系”的证据。
才女从来惹是非,何况是央视的才女,而且《看见》又畅销百万之上。若人们一位仰视赞叹,把柴静捧到不着人烟的神坛,那才真是可怕,也不符合多元化娱乐的社会情境。以于丹为例,因为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而成为学者明星,从而纵横全国,她的那点心灵鸡汤式的《论语》别解,最终还是被人视为肤浅的思想味精,而成为民间笑谈。柴静被八卦为“柴徽因”其实是件好事。既然是名利上身,“柴徽因”就要经受得起娱乐的八卦和民意的拷问,甚至是圈内人的质疑来袭,而不至于向于丹那样飘飘然。
譬如凤凰卫视的知名记者闾丘露薇,她批评“不专业不称职,采访靠表演”。无独有偶,23日央视主持人董路也公开批评柴静,称柴静的成名“依托于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
不同于民间纯粹娱乐的八卦解读,闾丘和董路的质疑具有专业性,即使董路的批评有些刻薄和八卦。相比闾丘露薇和董路,柴静的无论年龄还是经历,都显得单薄孱弱。闾丘露薇,在其新闻生涯中,经历过中东战场的洗礼,加之是在凤凰卫视供职,其视野和专业能力是好于柴静。柴静在央视,无论是当主播还是做主持人,基本上是按照团队的指示行动,个人发挥的空间较少。央视主持人,性情中人也只能在镜头前耍耍小性子而已,因为耍小性子而被央视开了的记者主播有的是。柴静很聪明,她没有耍小性子,而能用闾丘所谓的“表演”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因此,柴静在采访过程中“表演”出来的肢体动作,只不过是她适应央视新闻模式的工作方式。
简言之,闾丘若在央视,要想成为名记名主播,恐怕也要学习柴静的“表演”。否则,她只能淹没于央视人满为患的记者主播潮中。
至于董路,他多年畅行于广播、电影、报纸与网络多维的媒体空间,而且是以评论员出身,做新闻没有框框,而且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江湖气。他做新闻采访和主播,完全可以由着性子来而不顾及其他。相比于他,柴静更像是体制中人,体制中人有体制中人的生活方式,江湖人有江湖人潇洒的本钱。
可见,董路以嘲讽甚至刻薄的批评对待柴静,有些残酷。柴静带有表演痕迹的采访和主持可以展开善意的批评,但也不必刻薄地挖苦。就是闾丘露薇,其主播风格也是有瑕疵的,譬如普通话不过关而且表述啰嗦不清等。而且,董路的主持风格也不是人皆喜欢呀。
善意的批评从来都需要,过度的嘲讽总是要不得的。其实,笔者也不喜欢柴静有点装腔作势的采访与主持,不喜欢换频道就是了。
事情的缘起还是因为柴静的《看见》,这部“名人书”销量过百万册,秒杀严歌苓刘震云等一众重磅作家。由此,公众猜测柴静能拿多少版税,从而使柴静和她的书开始高度娱乐化。既然是娱乐化,八卦的路径就由书到钱再到私生活一路展开,从“央视最穷主持人”到作家冯唐和央视摄影师为其离婚...才女、畅销书、离婚,这恐怕是柴静被称为“柴徽因”的主因吧。
柴静的《看见》如何不得而知,但从她见诸博客微博和其他载体的短文看,她的文字很有特点。用一形容,不管是小女人还是老男人,读她的文字会有一种透彻感,因为她的文本细腻而又犀利而且表达精准,逻辑上也很严密。以她的《杂种冯唐》为例,“一股元气淋漓,但横冲直撞不知所终,在我们姑娘家看来,这是由男性荷尔蒙驱动的写作”,文辞的确了得,当然这也被坊间视为她和冯唐“有关系”的证据。
才女从来惹是非,何况是央视的才女,而且《看见》又畅销百万之上。若人们一位仰视赞叹,把柴静捧到不着人烟的神坛,那才真是可怕,也不符合多元化娱乐的社会情境。以于丹为例,因为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而成为学者明星,从而纵横全国,她的那点心灵鸡汤式的《论语》别解,最终还是被人视为肤浅的思想味精,而成为民间笑谈。柴静被八卦为“柴徽因”其实是件好事。既然是名利上身,“柴徽因”就要经受得起娱乐的八卦和民意的拷问,甚至是圈内人的质疑来袭,而不至于向于丹那样飘飘然。
譬如凤凰卫视的知名记者闾丘露薇,她批评“不专业不称职,采访靠表演”。无独有偶,23日央视主持人董路也公开批评柴静,称柴静的成名“依托于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
不同于民间纯粹娱乐的八卦解读,闾丘和董路的质疑具有专业性,即使董路的批评有些刻薄和八卦。相比闾丘露薇和董路,柴静的无论年龄还是经历,都显得单薄孱弱。闾丘露薇,在其新闻生涯中,经历过中东战场的洗礼,加之是在凤凰卫视供职,其视野和专业能力是好于柴静。柴静在央视,无论是当主播还是做主持人,基本上是按照团队的指示行动,个人发挥的空间较少。央视主持人,性情中人也只能在镜头前耍耍小性子而已,因为耍小性子而被央视开了的记者主播有的是。柴静很聪明,她没有耍小性子,而能用闾丘所谓的“表演”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因此,柴静在采访过程中“表演”出来的肢体动作,只不过是她适应央视新闻模式的工作方式。
简言之,闾丘若在央视,要想成为名记名主播,恐怕也要学习柴静的“表演”。否则,她只能淹没于央视人满为患的记者主播潮中。
至于董路,他多年畅行于广播、电影、报纸与网络多维的媒体空间,而且是以评论员出身,做新闻没有框框,而且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江湖气。他做新闻采访和主播,完全可以由着性子来而不顾及其他。相比于他,柴静更像是体制中人,体制中人有体制中人的生活方式,江湖人有江湖人潇洒的本钱。
可见,董路以嘲讽甚至刻薄的批评对待柴静,有些残酷。柴静带有表演痕迹的采访和主持可以展开善意的批评,但也不必刻薄地挖苦。就是闾丘露薇,其主播风格也是有瑕疵的,譬如普通话不过关而且表述啰嗦不清等。而且,董路的主持风格也不是人皆喜欢呀。
善意的批评从来都需要,过度的嘲讽总是要不得的。其实,笔者也不喜欢柴静有点装腔作势的采访与主持,不喜欢换频道就是了。
前一篇:东亚危情源于日本式焦虑
后一篇:星爷参政议政不能“无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