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从亚太走向印太

(2013-01-05 07:30:18)
标签:

杂谈

本文为媒体专栏稿,请勿转载

 

2012年,亚太地区是世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世界热点依然是这一地区,而且将扩展至印太地区。
    印太地区,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去年12月4日提出的新概念。该杂志指出,未来影响全球繁荣和安全的亚洲在“印太”,所谓“印太亚洲”的简称---比“亚太”或“东亚”和“西太平洋”等较狭隘的称呼更合理,而且更符合时代。该杂志认为,中国是印太地区最典型的大国。
    这一概念还有存疑,因为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传统上缺乏连续的战略空间对接。但是因为两个新兴大国中、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印太地区概念的提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过去两年,亚太区域的博弈,其实是仅仅围绕着中国而展开。奥巴马和希拉里主导下美国重返亚洲,给人的印象是使出浑身解数,以亚制华。被美国美其名曰“巧实力”的举措,看上去的确很有成效,在南中国海和东海区域,菲越和日本都同中国杠上了。但随着情势的发展,中国在2012年被逼发力。
    这一年,中国有了航母,而且还有了国产的舰载机,中国航母编队初见雏形。中国对菲越不再迁就隐忍,在钓鱼岛积极维权。随着中国在钓鱼岛执法常态化,由海监舰船执法升格为空海联动执法,钓鱼岛主权争议已成事实。在日民主党政权下野之后,日前防卫相也不得不承认,中国钓鱼岛维权让日本举措无措。随着中日面临的冲突计划,美国也感受到了“巧实力”带来的被迫卷入中日冲突的压力。随着希拉里的去职,美国也在调整在亚洲的战略方向,由地缘倒逼和军事威逼转向经济领导力为主。而且,在亚太区域,中美两国领导人依然有着这样的共识:一是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二是“浩瀚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朝鲜放卫星的成功,以及中日韩三国政治权力的代际交替,东北亚三国和美国之间的大国互动也在动态调整。极右翼的安倍晋三,再次入相后调整日华日韩关系,计划向中韩两国派出特使修复关系就是明证。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东亚峰会,并不局限于亚太国家。这一东盟(10+8)的区域组织,就包括了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洋国家印度。
在去年年底,东盟10国亦和印度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美国与印度、东盟与印度、日本与印度,或者美国主导下的排除中国在外而包含印度在内的多国联合军演,已经形成机制化。无论这些连横合纵动机如何,但是这些机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制衡中国的影响力。
    中印同为亚洲新兴国家,在金砖国家机制内有共同利益,但是由于存在边境问题,而且在发展中存在竞争,龙象比邻的地缘关系便会为其他国家所利用。当印度深度涉入亚太区域的大国博弈,就意味着整个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也打包进入了亚太区域的战略博弈区,毋庸置疑,印度洋地区也是中国的战略利益所在。事实上也使如此,中国能源安全的运输通道,几乎全部要通过印度洋。在此情势下,中国有权利谋求在印度洋的通航安全,就像美国和印度在南中国海的要求一样。积极介入亚太事务的印度,要有雅量对待中国成长为亚太国家的重要一员。
    全球化时代,大国之间的战略利益空间空前扩大,从大陆到大洋乃至到太空。就此趋势而言,中国成为印太(印度洋太平洋)乃至西太(大西洋太平洋)地区国家,都不稀奇。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也是各主权国家活动的空间。但也会造成大国战略空间的重叠,产生利益冲突和碰撞。
    最让人担心的是,印度被美国等拉入亚太区域制衡中国,却不承认中国的印度洋大国地位。这种大国博弈的失衡,将会带来相当危险的地区隐忧。首先,中美战略失信再次加深;其次,加剧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三是影响微妙的中印关系。这许多令人不安的大国关系,纠结起巨大的负能量,从而威胁到整个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多败俱伤的零和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