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鱼翅情结有正解也有变异

(2012-09-06 07:07:37)
标签:

杂谈

6月底,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明确表示,将发文规定公务接待不得食用鱼翅。据记者调查,北京地区每天的鱼翅销售额为1亿元,一家豪华饭店的鱼翅汤,一碗的价格达到1800元。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称,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为被捞获的鲨鱼基本上无法再存活。(9月4日《人民网》)
关于鱼翅消费,争论颇多。
支持者认为鱼翅就是一种商品,有其市场理性,最多只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在多元化消费的今天,奢侈品消费也不得在市场缺位。对于所谓鱼翅消费带来的鲨鱼虐杀和动物保护,有关行业协会更认为是人们的误解。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一个“鲨鱼可持续利用会议”上,有关方面将称将为此专门出台《中国鲨鱼产业白皮书》,力图反驳“拒食鱼翅”的立论,并发出“拒食鱼翅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的观点。而反对者则强调,鱼翅消费不仅不人道,而且是对资源的极大铺张---专为鱼翅而捕杀鲨鱼。姚明甚至做了拒食鱼翅的公益广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过度强调鱼翅的市场理性和动物福利,两个极端都有悖常识。有节制地消费鱼翅,才契合市场逻辑和生物链规律。从北京地区鱼翅消费的情形看,却让人感到鱼翅消费市场畸形与变异。一碗鱼翅1800元的天价,京城一天上亿元的鱼翅消费额,有些过了。尤其是,据《中国经济周刊》援引业内刘姓人士的观点,鱼翅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有钱的商人、官员和明星艺人。刘先生直言“我们就是定位在1%的人群,可以消费得起我们这个产品。”
有医学专家认为,鱼翅属于骨性物质,且本身口感不好。故而,消费鱼翅,不具美食的实用价值,只是体现美食之外的消费溢价,即象征身份、地位和面子。而这,是中国式非理性消费的典型符号。自然,既然是符号,内蕴的还有中国社会的人情文化和功利意识,导致鱼翅成为观照消费者社会心理行为的一种复杂特殊的奢侈品。而对旁观者而言,对消费鱼翅的评价或是“打酱油式”的态度,或是侧目睥睨...用一流俗的网路言语,就是羡慕嫉妒恨。至于姚明式公益广告或昭示的动物伦理和福利评价,反而显得平面简单而缺乏传统评价的立体与厚重,甚至给人以煞有介事和猎奇求新的从中虚伪。
诚如前述,有节制地消费鱼翅,维持一定的市场消费体量,并无什么不妥,哪怕这种消费是基于虚荣心理。在这点上,人们对于消费鱼翅,不宜“仇富”----富人和明星的自住消费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有消费奢侈品的丰裕资金;但应该“仇官”---官员消费鱼翅,不是公款消费就是私人宴请,前者是浪费公帑,后者有权钱谋私的嫌疑。因此,从具体的公务宴请语境而言,国务院出台公务接待不得使用鱼翅的红头文件,公众不应该冷嘲热讽。毕竟,在公务宴请存在鱼翅消费的行为,自然会有相应的管理举措去阻止。当然这种管理举措未必属于最佳选择,但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合适选择。
因此,从京华鱼翅消费观之,鱼翅消费的正解是,允许鱼翅消费的市场存在,摒弃变异的鱼翅消费。所谓变异的消费,一是追求虚荣面子的鱼翅消费,这种变异属于公众侧目但可耐受的;二是权力型的消费,不管是属于公款消费还是属于私人宴请,这种变异会对公共财政和公开公正带来侵蚀,是绝对不允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