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戚继光英雄传》看动漫产业的英雄气短

(2012-06-08 20:27:13)
标签:

杂谈

“六一”前夕,一部顶着“1200万元”巨制名头的动画电影《戚继光英雄传》(下称“戚继光”),其预告片在网上播出后,粗糙的画面、僵硬的人物动作、单薄的音效以及剧中诗词出现大量错别字等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被称为“Flash”般制作水准。(6月7日《人民日报》)
    1200万元,和迪斯尼相比算不上是鸿篇巨制,但在中国也算是天价投资了。可预告片效果,却遭受网民们恶评---不仅如此,13位动画业内人士也质疑投资的真实性,要求制片方还中国动画尊严。从普通观众到专业人士,均认为该片制作粗糙,水平低下,看来这部动画电影真的是有问题。
    更让人惊掉眼球的是,6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网友,制作了和该片一样的预告片,但3D画质明显提高,但仅仅耗时三天。至于制作成本却是:泡面一箱,咖啡若干袋,AD钙奶4支,A4纸半包。难怪一个叫做“多多”的网友认为:“这无疑给了劣质动画一个响亮的耳光”。
    戚继光是光耀千秋的大英雄,可是演绎他的动画片却是粗糙得可怜。这也折射了中国动漫产业的英雄气短。
    动漫产业,很新潮很时髦,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来帮扶这一带有创意创新意味的文化产业。而各地扶持政策的核心在于播出补贴。据悉,一般二维动画片在地方台播出可获得每分钟500元至1000元的奖励,在央视播出则可以获得不低于每分钟2000元的奖励,三维动画片更是奖励加倍。
    这就意味着,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不是按照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而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因此,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片的流程一般是,先是制作出批量的动漫片,然后在电视台和院线进行公关,最后是到政府钱库里领赏...如此畸化的产业链,自然是功利当前,有量无质,和观众脱节,和市场脱轨。所以,虽然中国动漫年产量高达20万分钟,总量超过日本,但大多都是为奖励政策诱惑下的粗制滥造之作。
    关于“戚继光”,让人怀疑的不仅是投入与产出的不合辙,还有是如何登入院线上映的?因为上映就意味着能够获取政府奖励。有关方面就“戚继光”给出的说法是:一是政府没投一分钱;二是该片仅限于在浙江上映不是正式公映。不过,在公众看来,这两种说法不像是“厘清”而更像是“撇清”。毕竟,企业投资1200万元整出如此弱智的玩意来,简直太没创意忒颟顸了。还有,浙江上映也是上映,难道这样的上映没有政府奖励?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没有动漫产业的概念,但那时中国有让全球惊叹的经典动画片,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等;市场经济时代,动漫产业成了时髦,高投入下中国动画引来了日本和好莱坞的动漫概念,缺少了原创的灵魂。看看大银幕和小银屏中的中国动漫,不是克隆日本动漫的奇幻主义,就是效颦好莱坞大片的技术主义。讽刺的是,好莱坞动画片,却以中国文化为看点,制作出像《功夫熊猫》那样的系列中国魂产品。而中国动画,只能炒《大闹天宫》的冷饭,赋以俗滥的3D包装,愚弄观众。
    动漫产业的灵魂是创新创意,这固然需要金钱的刺激和奥援,但若陷入孔方兄的钱眼不可自拔,创新创意就为铜臭所污染。这样的产业,注定是泡沫化的。

刊于8日华西都市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