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价“期墓”:怪诞孝文化下的市场“怪蛋”

(2012-04-03 07:28:09)
标签:

杂谈


    3月31日,长青园骨灰林基地,公益性骨灰墙,存放骨灰不多,大部分都空着。记者调查得知,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市民还是选择购买墓地,而北京经营性公墓存在无现墓,价格昂贵等现象。(4月1日《新京报》)
    公益性墓地空置,传统墓地难买。来自北京万安公墓的消息是,虽然该处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墓地名额有售,但墓地还未开盘,需要等到2013年才能使用。和买期房一样,竟也出现了“期墓”,而且“期墓”价高得惊人,每平米20万元,产权只有20年。
    天价“期墓”,还是“小产权”---给人的逻辑是:在首都,人是“死”不起的;比活人的“蜗居”还要难...这种严重违反生活常识的怪现状,不惟京华如此,全国各地皆然。否则,此前就会有几部委下发的整治天价墓葬的红头文件。可一纸或几纸通知就能遏制住已成惯性的豪华墓葬风吗?
    显然不能。传统墓葬文化,追求的是厚葬,越厚葬越显得逝者生前地位尊崇后代富贵显达,关键是豪华墓葬变成了孝文化的符号。其实众人皆知,这种孝文化是异化和怪诞的,真孝不是在逝者身后的显摆和露富,而是在逝者生前尽到赡养的义务。
    因此,豪华墓葬之风带来的天价“期墓”,不过是顶着孝文化的名头,嫁接市场生下的功利怪蛋。和房市泡沫时代的天价“期房”一样,其目的大约不是为了安居,而是为了炒房牟利。只是,“期房”最起码还有经济学正常逻辑上的观照意义,还接一些地气和人气。“期墓”,却把资本的原罪和死人肆无忌惮地联系起来,而且还穿着虚伪的孝顺马甲。
    房市天价让人活不起,天价“期墓”让人死不起...民生悲哀莫过于此。尴尬的是,阳宅的房市乱象,起码还有持久不间断的宏调政策予以调整,而且“两会”以来,中央多次发声确保房市宏调力道。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房市价格即使没有迎来拐点,但也呈现出房价下行趋势。而且,当今房市,已鲜见所谓的“期房”,而且“小产权”清理也箭在弦上。
    但是墓葬市场,却依然泡沫翻滚。除了几个红头文件,公共监管绵软乏力,难以遏止甚嚣尘上的墓葬市场天价乱象。以北京为例,现在的平均房价不足2万元/平米,可是北京20年产权的“期墓”价格却是20万元/平米。按照网上流行的北京“合理房价”(不足5000元),北京墓葬市场的价格对普通市民而言,该是何种级别的天价?
    房市天价,亟需调控,让市场回归健康轨道,以抚慰民生安居愿景;墓地天价,同样需要政策发力,执行力跟进,让墓葬市场回归正常理性。生死虽由天定,但市场却必须遵循法治规则。即使是在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眼里,他也是一边强调市场观,一边不忘道德观。他告诫人们,当纯粹经济人的私欲冲动导致市场的无序时,看得见的权力之手应该干预看不见的市场之手。一句话,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当市场杠杆倾斜之时,监管力应循着法治轨道对其进行纠偏,使其符合理性和道德性。
    天价“期墓”,和人的收入不相吻合,已经导致了泡沫化的市场乱象,这不符合市场理性原则;天价“期墓”顶着孝的名声却为着逐利的目的,很虚伪不道德。既反市场又违道德,公共权力不“亮剑”更待何时?
    清明时节雨纷纷!葬墓文化应该回归“清明”,而祛除天价“期墓”这样的市场“怪蛋”,才能正畸功利怪诞的孝文化,才能让国人在大好春光里真正怀着感恩纯孝的心情去祭奠先人,并珍惜现实的幸福生活。
     红尘俗世的幸福,不仅是好好活着,也涵盖着平静安然地逝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