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储户在花旗银行打印四年账单,被收了4200元,日前这一储户已经将其告上了法院,起诉其高收费是暴利。记者昨日调查发现,花旗银行在南京打印账单的收费的确是每月每份100元,其他中资银行对打印一年之前的账单,也都要收费,如果打印前十年的账单,各家银行收费金额从20元-100元不等。对于这项收费,市民纷纷表示太离谱,很多市民都认为,自己的钱存在银行给银行放贷赚钱,帮客户打印账单是银行应尽的义务,根本不应该再对客户收费。(3月9日《现代快报》)
内资银行(国有、股份制)乱收费,常为舆论所诟病。不曾想,外资银行,著名的花旗银行收费也如此离谱,打印四年账单就收了4200元,而且还是协商折扣价。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是外资银行由橘而枳的入乡随俗?
且不说被收费4200元的北京储户是花旗的理财客户,花旗理财不善已经让储户蒙受了损失---当然,这损失属于愿打愿挨的市场规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银行储户,属于市场契约关系,契约就意味着签约时甲方乙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花旗收费,是否做到了让储户明白的告知义务?花旗的解释是合同上有约定,而且收费标准公布在了显著位置。但从储户法治维权的情形看,储户既不清楚这种收费也不认可收费标准。
简言之,花旗给予客户的是冗长繁复的不可修订的格式文本,本身就有霸王合同之嫌;而公布在显著位置的收费标准,更是模糊不清。因此,花旗的收费标准,有着刻意为自己免责的策略意味,对储户不公平。
更为讽刺的是,在储户对花旗收费质疑后可以讨价还价的情势看,足以证明花旗对自己制定的收费标准也很“心虚”,更突显这种收费的紊乱性和不合理性。吊诡的是,在储户通过法制维权之后,有媒体报道花旗银行已经将这种收费调整为封顶一千元。这是不是意味着花旗对自己收费标准的自我否定?公众自有公论。
储户将花旗告上法庭,是必要之举。但人们更为期冀,除了法治维权,人们有更多的权利救济渠道。而最为合理的,就是不管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能敬畏储户的权利,在双方达成市场契约之时,最大限度地明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储户不要求银行把自己当成“上帝”,但要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告知最基本的收费,让储户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和合适的选择。如果说花旗专门告知储户,打一页账单的收费标准时100元,我相信储户们要么不会和花旗签约,要么不会去打印这么天价的账单。因为公众有基本的认知,钱存银行,求得是财产的保值升值,以当下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算,1万元的年息也就是350元左右,打一份账单就等于消耗掉1万元一个季度的定存利息,储户难道是傻子?
合乎法治情理和逻辑,是银行收费应有的底线。没有底线的收费,就是乱收费,就是资本机器,自然是为民意所诟病舆论所谴责。当然,花旗的这个收费属于市场定价,而且上报了有关监管部门,即充分考虑到了免责因素。但越是如此,越能佐证花旗刻意游走于制度边缘和规避监管的故意。同时,也就意味着花旗欺骗储户的道德性缺失。
因此,即使储户打不赢这场针对花旗乱收费的官司,花旗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信誉也流失殆尽,为蝇头小利而流失中国市场,花旗不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