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的市场末路与启示
(2012-02-29 19:46:39)
标签:
杂谈 |
本文刊于上海商报
欧盟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2月13日先后批准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百年老店”摩托罗拉被年仅13岁的谷歌收编。(28日《经济参考报》)
柯达破产了,摩托罗拉被收购了。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百年老店,演绎了一出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市场悲喜传奇。看上去,摩托罗拉比柯达的命运要好一些。但相对于柯达的市场“休克疗法”,摩托罗拉的未来更加无法预料。观察家们认为,谷歌看重的是摩托罗拉高达1.7万项的专利和申请,谷歌消化完这些专利之后,摩托罗拉品牌将逐渐衰落,甚至为谷歌卖掉。
摩托罗拉的市场末路,再次验证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市场经济没有永远的常胜将军,而是丛林博弈的险恶江湖,少了创新动力,就会被后来者吞并乃至市场淘汰。柯达、摩托罗拉、索尼、诺基亚、爱立信等等,不断地再确认着这条颠扑不破的市场铁律。
摩托罗拉的历史是辉煌的。诞生于1928年的摩托罗拉,它在技术上开创了IT和通信行业无数个第一:1943年发明了第一个手持双向对讲机,1956年推出第一款寻呼机,1973年发明了第一款手机“大哥大”,更是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机、第一款GSM
数字手机、第一款智能手机的拥有者。可以说,摩托罗拉见证了迄今为止整个手机的发展史。
可是,由于摩托罗拉笃信“工程师文化”,偏执地推出自以为是的高科技产品,而不顾及消费者的感受,从而和市场及消费者失去了良好沟通的互动能力。因此,摩托罗拉在2004年推出轰动一时的超薄V33手机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因为摩托罗拉,单向地坚守换壳的硬件策略,而不去创新手机系统和更新更为人性化的界面,在手机售后服务方面,更是短视地采取“断代”策略,推出新品牌就忘了老品牌的售后,致使消费者放弃摩托罗拉。
1998年被诺基亚超越,随后又被三星赶超。10年之后的2008年,智能手机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市场热火场面,尤其是苹果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时尚、身份和潮流的象征。但没落的摩托罗拉,这一年所占市场份额不足7%。市场逼仄之下,摩托罗拉2011年被一分为二,但当年摩托罗拉在只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只剩下了不足3%。
当此时也,在智能手机市场,摩托罗拉已经是回天无力。被谷歌收购,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求生之策。应该说,一个曾经创造过IT行业多个第一的百年老店,最后被谷歌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对摩托罗拉而言不啻是个耻辱。但是,摩托罗拉和柯达这样的美式资本贵族,恐怕至始至终都未像韩国三星那样悟出市场竞争的真谛:不争第一就是死。
但第一只有一个。尤其是IT行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改朝换代游戏在信息时代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前些年,微软一直在IT市场独占鳌头,但是现在苹果异军突起,其股价突破每股500美元,市值近4700亿美元,比谷歌与微软两家的市值总和还多。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其实也是为了超越苹果,力争第一。若摩托罗拉的硬件与专利加上谷歌的创新意识,超越风头正劲的苹果,也算是“死”得其所。
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汹涌,信息技术的革新风云变幻,创新创新再创新,才是市场生存之道。这是柯达、摩托罗拉,乃至微软、谷歌和苹果给予全球市场的深刻警示。人们无奈地注意到,在这场信息技术的争霸战或江湖演义中,不管是摩托罗拉的末路还是苹果的兴盛,意味着美国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航者。对此,国人应该有足够的清醒和大智慧,中国制造升华为中国创造,是要到狼群里靠创新的真本领去厮杀博弈的,而不能靠机会主义的模仿山寨和抢注卖商标去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