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困局与大国游戏
(2012-02-09 06:20:55)
叙利亚危机愈演愈烈,这个什叶派控的阿拉伯国家国内不断爆发流血冲突,而西方世界对它的耐心也渐趋全无。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英法等西方国家于2月4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对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停止暴力和平移交权力进行了表决,结果是中俄两大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
对此,美国指责中俄行使否决权“拙劣之举”,英国外交大臣黑格认为这将使叙国内暴力事件加剧;叙利亚则称是“胜利”。对于西方国家的指责,中国外交部强调“没有私利”而是“秉承公正”。
随即,西方国家出现了绕过联合国自行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声音,并逐步变成现实行动。先是法国总统萨科奇提出了类似解决利比亚问题的“叙利亚问题联络小组”,美国国务卿则具体推出了解决叙利亚问题的“解决方案”:美欧携手,孤立中俄,拉拢阿盟,形成反对巴沙尔的联合阵线。希拉里高调宣称,“面对已然瘫痪的安理会,我们要在联合国之外加倍努力……‘民主叙利亚的朋友们’团结起来,支持叙利亚人民寻求更好未来的权力。”
西方要对叙利亚大干一场,看来是箭在弦上。值得一提的是,这场看上去是西方国家正义凛然铲除凶恶独裁政权的行动,真的就那么充满理性正义的光辉?
表面看去,的确如此。巴沙尔政权,对反对者施以暴力,让世界舆论不得不强烈谴责。但是,由于巴沙尔政权的什叶派色彩,以及同伊朗的亲密关系,使得这场外来的正义干涉充满了利益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从突尼斯到埃及,从利比亚到也门,从伊朗到叙利亚,看上去同属伊斯兰民主的街头革命其实内涵不同。这里有美国的盟友,也有美国的死敌。对于突尼斯和也门乃至埃及,美国和欧洲对这些朋友国家的街头运动基本上是从绥靖到劝逼,是察言观行也是始乱终弃;对于利比亚则是武力介入,叙利亚乃至伊朗,西方国家正在复制对付利比亚的军事干预模式。
更重要的是,民主之后的埃及利比亚,并未实现公平正义的转型,依然处于混乱暴力频然的状态中。
如此看来,西方国家对付叙利亚的方式,与其说是正义的干涉,还不如说是利益的游戏。如果考虑到中俄的否决因素在内,叙利亚危机彰显的大国游戏色彩更为明显。最好的标本是俄罗斯,----一方面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建有军事基地;二是俄罗斯和叙利亚拥有近200亿美元的军事和能源合同。这些战略和经贸利益关系,不容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站在一个阵营。更大教训在于,俄罗斯曾在利比亚问题上附和美欧,但是在战后的利比亚市场,俄罗斯并未占到太多便宜。因此,2月4日的《亚洲周刊》认为,基于“教训”,今后很可能对西方任何与中东国家有关的决议提出反对意见。
至于中国,一是长期的不干涉他国的外交政策使然,中方所谓的“秉承公正”并非外交辞令;二是中国附和美欧,也不会得到更多的利益;三是中国在中东和西亚也有越来越多的利益存在,对这一地区的形势有自己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在中美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情形下,美国基于大选年的政治考量,朝野都将中国视为廉价的批驳靶标,以牟取政治私利;欧洲则一方面要求中国对欧债危机施以援手,却对中国的利益诉求不闻不问。中国岂能按照美欧的设计轻松就范?
关键是,美欧在联合国框架内也更像是作秀和表演,正如英国广播公司(BBC)6日的评论,美国政府对叙利亚问题显然早有“多套剧本”。这意味着联合国不过是走走过场的迷障,批评中俄的抓手,以及自行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道具。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并不想落下“军事干预他国内政”的口实,希拉里称美国的方案“保证没有进行军事干预的选项”。若将来动武,美国必然被国际社会看成是虚张声势和说话不算数;若武力干涉,以暴易暴则会造成叙利亚的内政甚至引发区域性灾难。毕竟叙利亚和利比亚不同,战火烧到叙利亚,可能会延烧到伊朗,继而导致伊斯兰世界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大冲突。
总而言之,叙利亚危机造成的是大国利益的遭遇战和连横合纵,说到底是大国之间的博弈游戏。游戏的损害者,不是西方世界和中俄两国,而是叙利亚和整个伊斯兰世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