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拟建英国高铁给予中国的启示

(2012-01-11 07:41:58)
标签:

杂谈

 
英国政府一个专家小组7日公布了一份高铁规划报告,引起了英国国内对兴建高铁的争论。规划中的这条从伦敦到伯明翰的高铁全长160公里,预计耗资170亿英镑,建成后两地的旅行时间将会从1小时23分钟缩减到49分钟。报告认为,这条高铁将会大大改善两地的交通状况,刺激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计划受到了英国商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欢迎,但是遭到了环保组织和沿线居民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心,高铁的兴建将会破环生态环境,并会干扰沿线居民的生活。据悉,英国政府将在本周公布是否修建该条高速铁路。(1月9日《新京报》)
英国也要建高铁了。但这条计划连接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兹等城市的高铁(总投资320亿英镑),要建起来并不容易。规划中的一期工程,伦敦到伯明翰的160公里,就遭到了环保组织和沿线居民的强烈反对。大的工程,在西方国家向来如此,从政府到民间,从权力到权利,已然形成了多元博弈的格局。
这种多元化的博弈纠结,看似牺牲了决策效率,甚至滞后了经济发展,而且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舆论震动,却最终容易达成社会各阶层利益妥协的结果,这的确值得中国思考和借鉴。
在英国政府公布这份高铁规划报告之前,英国政府已经启动了6个月的全民讨论期。从议会到商界到民间,PK的声音一直络绎不绝。赞成者以为这可以刺激萎靡不振的英国经济和节省人们的出行成本,反对者却认为投资巨大、浪费纳税人财产、破坏自然环境和影响沿线居民消息。因此,反对者称这一工程是大而奢侈且无用的“白象”。
在经济利益、环境保护和沿线居民权利的博弈中,也许可以用实用主义的核算法,权出利害损益,最终得出优化的选择来。即如媒体所报道的,英国政府可能最终作出还是要修这条高铁的决定,但英国全民博弈的过程更让人称道。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点到线再到网络,那是一个不亚于高铁速度的过程。但是,从现有的已建、在建或规划高铁看,中国高铁恰恰欠缺了多元利益博弈的过程。权力规划、官员拍板、资本投资、计划征地、运行票价等等每个环节都缺乏民意的酝酿,多元利益博弈过程的确实,带来的行政和执行上的高效率。但由于缺乏多元博弈的理性滋养,也导致了高铁工程的权力腐败与路网质量的瑕疵,温州高铁事故就是这种行政高效率的副产品。
细心的人会发现,英国高铁的投资和运行速度,较之中国高铁很耐人寻味。伦敦到伯明翰160公里的高铁投资170亿英镑,按现有汇率计算(1英镑约为9.7元),每公里建设成本为10.31亿元人民币;运行时间49分钟,计算下来这段高铁的运行速度约为195公里/小时(设计时速400公里)。在看京沪高铁,总长度1318公里,总投资约2209亿元,每公里建设成本为1.68亿人民币,现在的运行时速为250/300公里/小时。
数字对比一目了然,投资高、运行速度低的英国高铁要比投资低运行速度高的京沪高铁在安全指数上哪个更高?这是很简单的逻辑。何况,在运能运量上,京沪高铁的压力要比英国高铁还要大呢。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高铁还在拟议中,中国和日本的公司就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基于中国高铁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和日本公司竞争的时候,中国公司恐怕也难得具有挑剔传统的英国人的青睐。
和爱较真爱博弈爱亮出自我利益的英国人不同,国人对于权力主导下的高铁建设往往给予全力支持。结果却是,民意几乎是无条件的信任却带来了决策上的随意、权力上的贪腐和高铁运行上的安全隐患。在此情境下,英国高铁的多元博弈不啻为醍醐灌顶,提醒中国公众应该善用而非放弃和让渡自己的权利,公共权力也不应该以高效、经济的目的取消或打折问计于民的博弈过程。否则,权力决策会出偏差,而且会付出沉重的法律和道德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