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时代商报、华西都市报
这是一只外形很时尚的锅,用锅老板老曹的话来说,锅子的质量好得没话说,是按照德国锅具的标准来制造的,无论是外形还是工艺,绝对不输给一些知名的大品牌。前两天,老曹带着这只锅走遍了杭州大商场,想在商场里开个专柜。几家大商场看了锅子后也很满意,不过,在锅的定价上,双方却有了很大的分歧老曹觉得,每只能卖600元就很满意了,但商场却说至少2000元起步,否则不让进场。(27日《新华网》)
其实,基于营销考虑的商场无错。错就错在常识性的消费理念被炫富消费所颠覆,非理性的社会虚荣心理压抑了常识性的物美价廉理念。这才是一口锅隐喻的社会现实。
曹先生的困扰,类似于当年屈原的情状---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当然,一个属于历史的政治清醒,一个在于现实的市场常识。但其遭遇都是一样的,当浑浑噩噩的不正常变成真理,理性的清醒者反而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这绝非上纲上线,在宏大的政治理想面前,屈原选择的只有投江而死;在决定市场存亡的利润面前,曹先生不按商场规则出牌就会被市场淘汰。
现实是,大多数的商家都会迎合炫富消费的社会心理。明明是国货产品,为了迎合消费者崇洋心理,非要起个洋名字,从日用消费品到高档别墅,莫不如是。有些商家,会走得更远,甚至背离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造假的天价家具品牌达芬奇就是典型的恶例。当社会舆论对无良商家大肆挞伐时,人们却忘了浮荡在庸常世界里挥之不去的炫富消费心理。这种心理,草根民众有之,巨商豪贾更不待言,明星时尚人士更是如此。偶像作家郭敬明微博自曝拥有达芬奇的文字,在达芬奇东窗事发后即被公众调侃...
炫富心理从何而来?除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虚荣心理,就是转型期社会的必然。前者自不待言,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不会根绝。后者却值得关注,市场经济使中国人有可能在短期内致富,全球化时代则使中国人适时享受前卫的生活方式,并可以用金钱购买到最奢侈的商品。国货的质量问题,面对全球化的好奇,富人明星的影响等等,形成了崇拜洋货的心理。由于进出口环节的税收因素,洋货的价格自然要贵许多,从而使国人消费心理从崇洋自然过渡到炫富。
根据百度的解释,炫富消费是指不仅以满足生活需求进行的必需品消费,而在消费的过程中炫耀身份。炫富现象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通过夸富式炫耀博得社会艳羡而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声望、荣誉,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自尊和满足。信然!若这种消费心理仅仅止于精英层面,尚不会带来普遍的社会影响。但是,从一口锅非要买到2000元的情形看,炫富心理已经延烧到普通消费者层面。如此一来,炫耀性消费就成为一种难以休止的金钱竞赛,其结果是形成奢侈之风,造成财富的浪费。
此风自然不可涨,亟需通过有效的监管和宣教手段予以遏之。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炫富心理,一口锅的高价消费还隐含着政策性的瑕疵。据悉,在商场销售的中高端消费品零售价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费用:原材料、加工成本、税费、营销成本、商场的运营成本、渠道成本。每个环节都要加价20%--30%,一口600元的锅商场卖到2000元也就不奇怪了。而这,恰好曝露了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畸高的原因:中间环节太多。因此,摒弃不合理的中间环节,或者说结构性地减免税费,也必须提上日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