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艺谋的自知之明与可爱

(2011-12-15 07:47:54)
标签:

杂谈

   “这是张艺谋最近10年来最好的作品!”看完《金陵十三钗》,有人给出了这个评价。(12月13日《东方早报》)
    “10年最好”,这个评价对张艺谋着实不易。上个世纪的最后20年,张艺谋的一系列作品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活着》等都备受赞誉,但是进入新世纪,张艺谋的电影之路始终磕磕绊绊,从武侠大片《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艺谋在赢得票房的同时也收获了骂声。奥运后复出的《三枪拍案惊奇》(2009),张艺谋成为观众调侃的庸俗无厘头代表,其电影事业陷入低谷。2010年的《山楂树之恋》,纯情路径变成了矫情演绎,也没能帮他挽回负面评价。从《金陵十三钗》试映至今,张氏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掌声。
    《金陵十三钗》的契机很好,脚本源于一个国际化的作家(严歌苓),片中男一号克里斯蒂安·贝尔是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加上张艺谋这位国际化的大导演,顺理成章地出品了这部文艺史诗大片。而且,由于其浓郁的国际化背景,及糅合历史、战争和女性的主题,在奥斯卡倾向文艺片的语境下,搞不好真的会为张艺谋赢得一部他、中国电影人和中国观众魂牵梦绕的小金人。
    这是后话。12日,在张艺谋和媒体的见面会上,舆论对于张艺谋的关注甚于电影本身。人们也看到了一个清醒且真实的张艺谋,他对他的艺术倾向和从影历程都作了客观真诚的总结,这样的张艺谋才让人觉得可爱。
    张艺谋出身摄影师,对于色彩的敏感超乎常人。这是他的艺术长项,即用特定或震撼的色彩来烘托气氛,升华故事情节或制造矛盾冲突。这从他早期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后期的《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即可看出。而奥运会开幕式、图兰朵和“印象”系列则把他的色彩艺术推向极致而走向反面,从而让人觉得张氏电影形式大于内容,不会讲故事。第六代导演的代表贾樟柯则直言不讳称其玩权力美学。
    对此,张艺谋承认:“我有自知之明,我不善于自编自导,我的特点是我有好的视觉影像、好的视觉体现能力。我希望下一次再有运气碰上一个好剧本,碰上好编剧。”
    可以看出,张的“自知之明”是真诚的:影片成功除了好导演,好编剧也至关重要。这是清醒可爱之处,也折射出人们的浮躁和浅薄:对于张艺谋电影,娱媒和公众所关注的焦点要么是“谋女郎”,要么是张艺谋的个人私事。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导演,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艺术追求,尤其是囿于自身格局(不善于自编自导,缺乏好的编剧,走不出视觉影像的围城等)所带来的苦恼,向来无人理解和关注。
    张的自知之明和面向媒体的袒露心迹,让人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电影艺术家形象。而这种自知之明,恰恰是有普遍性的---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有自己的罩门甚至有才思枯竭之时。尤其电影,商片时代的浸淫,使电影的文艺属性变得黯淡模糊,投资商的利欲压逼和大众娱乐的感官诉求,使导演们面临着商业文艺的两难抉择。在商片与文艺片之间,导演们宁愿选择后者,缺乏票房支持的文艺片,不仅会让投资方失望,观众也不待见这样的影片。即如《金陵十三钗》,如果票房差强人意,在和小成本的《失恋33天》对比时,观众也会将后者视为胜利者。
    在影视界浮沉多年的张艺谋,深谙这一道理。所以,他近10年的影片,虽然备受诟病,但由于票房不错,谁也难以撼动他在影视界的江湖地位。但现在他明白了,把媒体给予他的“国师”称号视作“招骂”,足显其不再追求浮浪声名的自省。对于人们称其《金陵十三钗》是新的“申奥”,他也一笑置之。超越名利羁绊,走出商业和文艺的纠葛,只为艺术的蝶变与升华。这样的自知之明,绝非刻意的自谦,而是艺谋的大智慧的可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