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副产品轮涨下的民生愿景

(2011-08-31 19:30:38)
标签:

杂谈

刊于31日珠江晚报
 
 
   近期包括大蒜在内的蔬菜价格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部分叶类菜价格比上月上涨三成。与此同时,鸡蛋、食用油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猪肉价格保持高位,呈现出“前赴后继”的轮涨态势。(30日《经济参考报》)
    如果说CPI“六时代”主要是拜猪肉价格逐涨所赐,那么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胀压力更大,农副产品“前赴后继”地轮涨,将使宏观经济和微观民生都带来负面影响。正如国家发改委近日所称,影响当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主要是价格总水平的高位运行,其次是农业稳定增产的不确定性。
    调结构,保民生,现在看来这两项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对普通百姓而言,对调结构的感触不深,但对保民生的愿景却非常期待。对于宏观经济数字,尤其是CPI增长幅度,他们不会像统计局那样条分缕析,更不会学经济学家和评论家去研判思考。萦绕在他们心头的是,就是朴素的问号:吃喝拉撒睡的成本为何高居不下?油盐酱醋茶的价格为什么一直偏高?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地GDP增幅虽然不想以往那么迅猛,但也维持了高速增长势态,尤其是地方和中央财政收入,增幅远远高于工资收入。在他们看来,国富民穷,不再是专家们提出的抽象命题,而变成了现实的生活体味。
    更尴尬的是,社会上、市场中泛滥的不合常理的怪现状,如猛药调控下的房市价格高烧不退,而且从一二线城市传染至三四线城市,如豪富之家的纸醉金迷和小康之家的房奴之困,如股市乱象下的散户被套,如违规拆迁下的民众怨懑,如慈善组织频然曝出的丑闻...不管是全球经济危机传导所致,抑或是社会转型期或改革深水期的代价,但折射到民生层面,人们的感受就是焦虑和不公。如果这两种情绪长期不得缓释,抑郁心中,就会变成普遍的社会心理,凝聚成不利社会和谐的舆论因素;更重要的,不公将激发公众仇官仇富的心理,导致社会阶层割裂的风险。
    民生在任何时候都希望国泰民安,这四个字隐喻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内容。但无论从政治学、经济学和民生体验而言,经济基础总是决定上层建筑。民生愿景下的经济基础,很简单:一是国家财富和民众收入数量相应增量相称质量相符;二是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反对两极分化;三是衣食住行成本适当,不能让公众感受到物价涨工资不涨的窘迫感和无奈感。民生经济学的文章做不好,国泰民生就是一句空话。
    又界中秋国庆两大节日,此时也是民众对物价最为敏感的时期。若猪肉价格还未降下去,鸡蛋、食用油等主要农副产品继续上涨,民生感受到了难耐的临界点。更重要的是,这也意味着第三季度的通胀压力不会缓解,并将一直持续到年度。若元旦春节物价降不下来,加上寒冬季节保暖生活成本的提升,百姓全面的心情都会变得很糟糕。
    尤其是,经过3轮加息之后,负利率的影响一直笼罩在公众心态,钱存银行不保险,无奈投资房市股市不啻于饮鸩止渴。此外,就是繁荣了民间借贷,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加息虽是缓释通胀的手段之一,但也不可滥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增资和实施全方位的民生补贴,让民生感受到国富反哺民生的福祉。当然,减轻税负也不失为抚慰民生的举措,人们的感觉是,个税起征点完全可以再提高一些。
    农副产品轮涨,意味着通胀形势的严峻。欲调结构保障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必先确保民生有好的愿景。因此,搞好民生经济学就是最大的政治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