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何重振?

(2011-08-29 21:59:33)
标签:

杂谈

时代商报专栏,刊于29日
 
    近几个月来,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与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事件使民众丧失对慈善组织信任。6月至8月,慈善会和基金会接收捐款数额剧减,从3月至5月的63亿下滑到8.4亿元,减少近9成。很多有捐赠计划的企业考虑延迟捐赠,而对受助者直接捐款增多。
    慈善组织发生那么多事,桩桩件件都让人们不放心,谁又敢将善款交予他们?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逻辑。慈善组织接受捐款维持常态或增加,才违反社情民意。现在的问题是,慈善组织如何用重振自己的公信力,以取信于民。
    近来,从民政部到红十会对公众捐款和善款使用项目都有了后续的举措,核心是透明公开,加大捐款人和公众对慈善组织的监督。可见,公众的质疑和曝光,对慈善组织的自律有促进作用,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慈善,算得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她体现的是惺惺相惜和人性之爱,慈善组织则是将这种纯朴的爱心凝聚起来,不怀任何私心杂念地把人们的善心和善款有序地传递给最需要的人。慈善组织的爱心接力和善款传递,存不得丝毫的功利之心。也正因为如此,慈善组织存在的基础就是不盈利和公益性。
    而近期频频曝光的让公众不满的事件中,慈善组织的跟头恰恰跌在了功利性上。“红十会”也好,“中非希望工程”也罢,两个炫富女孩的娱乐上位,让人感觉慈善组织似乎变成了“挂牛头卖狗肉”的公司。也许这中间有许多的国情因素或其他原因,但慈善组织变得复杂化和酱缸化,本身就是对慈善组织的亵渎。而有关方面的自辩和辟谣不仅未能还慈善组织以清白,反而使其愈加混沌和葫芦提。而这,恰恰和公众常识背道而驰---慈善组织是透明的,就是接受公众捐款,然后发放善款。这里面如何容得下层层寄生或畸生的功利性公司或盈利性组织呢?
    不要说单纯的慈善组织,即使是权力架构,现在也讲求政务公开和行政透明,不透明的组织内部必然存在着晦暗因子或猫腻。以美国为例,形形色色的慈善组织高达120万个,这么多慈善组织,若分配到美国国土上,几乎是7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只要你有爱心,只有你肯出力,你就可以拥有一家慈善组织。”以至于像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这样的豪富大亨都把自己的身家全部捐出,献给慈善事业。值得一提的是,捐款者的倾力奉献,前提是必须有一个法治化的制度平平台托底,才能孵化出全民性的慈善文化,培育出自律自爱的慈善组织。
    最关键的是,成熟法治国家给予慈善组织公开透明的税收优惠,而决不允许其利用慈善组织谋利或从善款中提成。困扰的是,中国慈善组织,一方面身份特殊,主要慈善组织如“红十会”、慈善总会等拥有半官方身份;另一方面慈善机构较少,全国不过千家左右。最大的问题在于,慈善机构运行虽顶着公益名声,但其运行经费却要从善款中提成,善款越多,慈善机构获得的提成越多。在此情形下,中国慈善组织的公益性是打折的,功利性是显然的。
    利欲是魔鬼,诱惑是撒旦。慈善组织一旦有魔鬼的阴影笼罩和撒旦的魔咒牵引,慈善组织自然难以取信于民。
    中国慈善组织重振公信力,一要制度完善,二要公开透明,三要斩断利欲邪念。否则,中国慈善永远行进在坎坷之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