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4月22日香港文汇报
2011年4月21日起,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了一月一调的频率。去年以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0次。
不得不说,中国人在眼花缭乱的市场经济中迅疾得到了经济学的知识启蒙。这些年,公众不仅从股市和房市的摸爬滚打中了解了什么是投资、投机和风险收益,更晓得了通胀、CPI、存款准备金率等属于政府和财经专业人士的术语。此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如何呢?
首先是遏通胀抑流动。3月份CPI同比增幅高达5.4%,创32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胀压力陡增,物价上涨困扰国际民生。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一季度信贷增速趋缓,但下行信号并不明显,且货币增速反弹,3月份较之2月份高了近1个百分点。此外,4月份又有9000多亿的央票到期,使得央行货币回笼压力增加。是放是收,央行没得选择。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20.5,大约冻结商业银行资金约3700亿元,目的是为了遏制物价上涨幅度和抑制流动性。
不过,由于前期流动性的蔓延和CPI增幅的惯性,此番上调的实质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也正因为如此,央行行长周小川强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不存在上限。这也意味着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还会进行到底,甚至后续还有加息动作。可以说,通胀不缓解,货币政策则紧缩下去,人民币迎来了冷静时代。
其次是给力房市调控。在经历一个整年加一个季度的房市组合拳宏调之后,虽然各地各城不那么情愿地出台了不那么令人满意的控房限房举措,但随着政策面的自上而下“十二道金牌”式的加持,加之中央督导组的实地督查。一线城市的房价还是回落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虽然上扬,但恐怕是回光返照。在我看来,制约房市的关键因素是资金,若开发商没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若货币政策限制了购房者的贷款额度,开发商的资金链将会出现问题。此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信号已经给风声鹤唳的房市敲响了警钟,未来“没有上限的上调”,在年内即可让开发商集体无意识地放量降价而追求销售回款。因此,也可以说央行此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让僵持或拉锯的房市逼上了房价无奈而降的梁山。
其三是对股市的冲击。目前,A股市场蓝筹股的表现不错,“3时代”的A股行情是牛是熊难以预料。但从近期来看,货币政策的收缩是主旋,可预期的货币收缩政策对股市造成的短期负面效应是有的。但是,中国股市的基本面虽说是政策市,但是经过多年跌宕起伏“政策”的历练,中国股市的抗压能力也极强。股市的上扬态势未必因为货币政策的调整而变得疲软,相反,也许会在动荡中曲折维持偏强的趋势。不过要提醒广大散户的是,散户从来都非股市的领衔主演,而只有陪太子读书的份儿。要规避风险,还是要借力加息,钱存银行最保险。
其实,除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亦可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方式化解通胀压力。不过,这也是把双刃剑,不仅攸关中国经济,也牵涉到全球经济和中美关系等复杂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通胀还是房市,都是“问题”而非“主义”,中国都有足够的能力和手段去化解风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