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日媒好榜样

(2011-03-19 16:43:07)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洋商报文集

南洋商报专栏,刊于3月19日

 

  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一样时刻准备着遭遇地震,但关心这场强震的人却不仅来自日本。跟着海啸移动的航拍画面、颤抖着却极力保持镇定的主播,让全世界都得以获知来自日本的最新消息,同时也让习惯于围观灾民呼天喊地的观众,见证了NHK真实而专业的灾难报道。
    不仅NHK,其他媒体在灾难中同样彰显出令人感佩的专业精神。因为无论是传统纸媒,商业电视台还是网络媒体,日本舆论似乎都在发出“一个声音”,即以维护灾区民众的权利为基准,而不是渲染灾民失态恐慌情绪,以及灾难带来的悲情场景。失言笑场“核爆”的主播绝对是异类,秉承专业精神、像远藤未希(坚持到最后被海啸吞没)这样的播音员比比皆是。
    以NHK的采访为例,记者采访时的第一句话一定是“遭受灾难,您受苦了”或“加油”。记者们拍摄灾难中的孩子,只会拍摄孩子的脚,不会用孩子的面部特写去突出新闻价值。此外,记者们不会和灾民去抢公用电话,而是用手机。采访灾民必须征得他们同意,同时告知灾民们吃饭要在车里吃饭,不要被记者看到。此外,这家电视台还规定灾难报道的原则,其编采和主播,不允许使用充满不确定激情夸张色彩的词汇,如“强烈”、“严重”以及“像什么”等。对于灾难中的死亡者,NHK也尽量展示其生前美好的一面,而不是原生态地暴露其恐惧死亡表情。这一点,都详细地记载于《NHK灾难采访和报道手册》中。
    值得一提的是,NHK属于不播商业广告的公营电视台,其生存之道主要靠向观众收费。把衣食父母看成上帝,民众利益至高无上,NHK的媒体报道无可指责地做到了这一点。
    和邻国相比,中国也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从汶川、玉树,地震所致的残像,财物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绝不亚于此番日本大地震。按照总理的话说,我们对邻国的灾难“感同身受”。应该说,国人的奉献精神,大爱情怀和媒体的敬业精神,也同样让人感佩。但是从媒体专业操守的对比看,我们的媒体报道还处于初级阶段。
    人们犹记,电视记者习惯全景式地展示震灾后的“末世”场面,习惯性地追踪失去亲人的灾民表情,不遗余力地重播妇女孩童无助悲戚的面孔,自以为是地宣扬受伤者的坚强,甚至会冷血地追问灾民们的心情和感受;平面媒体,则惯常以标题党和大写真的混搭使灾情更痛更苦,激发读者观者最脆弱的悲情神经;网络媒体,更是渲染灾难的高手,通过弥漫性的夸张信息传导着不明所以的网民们,延烧和放大着灾......烂漫孩童的惊恐眼睛,灾民呼天抢地的悲痛,往往因为媒体的渲染,烙印于亿万民众的心海,变成永远难以抚平的心理伤痛。
    不仅灾难报道,就是慈善新闻,中国媒体的报道方式也很让人受伤。一方面,慈善者或冠冕堂皇地进行慈善演讲,或“善人”们站在一排洋洋得意地展示着被放大的支票;另一方面,被慈善的老弱病残们则接受媒体采访,喋喋不休甚至下跪着喃喃着慈善者的大恩大德......尤其是那些被直播的孩子们,接受采访时羞赧的神情和成人填鸭的感谢语,简直就是媒体导演下的嗟来之食现代版。
    在这两天凤凰卫视的夜间谈话节目里,窦文涛、梁文道和来自日本的加藤喜一,很有意思地探讨了中日两国媒体报道灾难的不同。这让人感到有些羞赧甚至是挫折感。
    还好,韩国媒体对日本媒体的专业精神也表现出了自愧弗如。17日的《朝鲜日报》认为:“对日本大灾难显得更加激动的反而是韩国电视台。无论是国营电视台,还是民营电视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拥有优秀的国营电视台。”
    中日韩这三个世界上最相似的民族,从媒体灾难报道的对比中,不仅凸显了媒体专业精神的高低,是不是也PK出公民素养的不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