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求汉字纯洁太“ungelivable”

(2010-12-25 20:03:36)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洋商报文集
本文刊于南洋商报专栏,见报题目为《纯洁汉字吃力不讨好》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通知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中,外国语言文字使用量剧增,出现了在汉语言中随意夹杂英语等外来语、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等滥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严重损害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破坏了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化环境,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纯洁语言文字,确保规范准确,看上去绝对正确。不惟汉语如此,其他国家也是这样,譬如法语就本不待见被英语污染,骄傲的法国人就像那位爱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所言,相信“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但是,语言文字的纯洁在全球化时代又是绝然不可能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才是主流。以英语而论,在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就有杂糅当地文化和语汇的“方言英语”。即使在中国,英语也吸收了像“功夫”这样的中文词汇。
    再说汉语,干部、科学、哲学等现代汉语规范词汇来自日语,而受汉语影响较深的日韩规范语中,借用的汉语词汇竟然高达70%以上。何况,中国是个有着5000余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古往今来的汉语又吸收了多少少数民族词汇,恐怕连最高明的语言学家都难以探究清楚。
    可见,文字追求血统上的纯洁只会导致生命力孱弱乃至消亡,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才会使其更有生命力。现代中国式英语,和当年西学东渐时的“洋泾浜”英语大不相同。后者是英语在华水土不服的结果,在老外眼里充满的是不屑;前者则是国人充满自信的体现。即以“ungelivable”来说,从前缀“un”和后缀“able”都符合英语造词法,绝无语法错误,核心是最流行的中国时髦词汇“给力”的汉语拼音(该词已被新华社、人民日本、央视等主流媒体使用)。这样的中式英语,在网络空间大肆流行,契合微博时代的脉搏,不仅精英追捧,草根也“爱不释口”。对此压倒民意,有关方面又何必太在意,以纯洁的名义去驱逐它呢?
    有趣的是,现代汉语词汇,是以经典作家的作品作为范本的。鲁、郭、茅、巴、老、曹算是最经典的现代作家吧,可是在鲁迅的作品里,就市场夹杂着“费厄泼赖”、“哀的美敦书”等外来词汇。现代人在网络上用娱乐化的方式,制造一些隽永意涵的外来生造词,不仅无伤大雅而且趣味盎然。
    有趣的是,当中国人“糟蹋”英语时,英国人自己反而很开心。譬如“American Chinese not enough”(美中不足),英国《卫报》就认为“错得韵味十足”,为字母语言添加了调味剂。据百度《中式英语》词条,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则从全球视野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给予了中式英语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GLM认为,中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大量的中文词汇进入英语,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的来源,比率可达20%。该机构认为中式英语是“可喜的混合体”。
    在中国融入全球的情境下,不仅中国人在制造中式英语,美国和印度也制造和中国有关的英语。Chimerica(中美国)是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发明,Chindia(中印)则是印度经济学家杰伦·兰密施的杰作。这两个词汇已经为全球主流媒体所采信,凸显了中国软硬实力的提升。
    所以,追求汉字的纯正血统,有些太“ungelivabl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