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买书人的好日子。京东网上商城和当当网两家网络书店价格战开打,京东宣布要比所有竞争对手定价再低20%。此前,当当为庆祝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已经展开了购书让利活动。对于这两家的价格大战,出版社担心最终会破坏出版业生态。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说,此事应由行业协会出面协调。对此,上海书城副总江利无奈表示,国内“没有一个行业协会有约束力”。(14日《东方早报》)
网购很流行,也很便捷。不久前,就是在当当网,京城一位文化牛人朋友出了一本书,放在网上卖。笔者不求送坚决买了一本,有打折,快递送到办公室,书香、友情和网络时代的便捷购,让人感觉很温馨。当网购成为时尚主流,竞争也就难以避免,但既然已经主流,也要遵循主流的规则意识,不能像小摊小贩们那么任性使气地“价格战”。这种网店竞争的冲动,看似对买书人有利,实际上破坏的是网购出版市场的生存空间。何况,为了资本扩张下的利润,就可以把文化产品不惜血本地贱卖,也让人感觉网上书店有辱斯文。对写书和读书的人而言,都是莫大的不尊重。
这道理很简单,用不着复杂的逻辑去掰扯。无论是谁,网上书店如果就这么将文化贱卖到底,谁的书还敢去交付网店。这种文化人和商业人的不信任才是最大的问题。西晋太康年间,左思凭一《三都赋》在京城洛阳,一文成名,竟成就了洛阳纸贵的千古佳话。现代文人,谁都希望是左思,而不想自己的书像街上的大白菜一样,被书贩子打折贱卖,而且是打擂台式的降价销售。
最新统计表明,过去几年,中国数字出版市场以50%左右的速度连续增长,数字出版呈现很好的发展趋势。网上零售商,也雨后春笋般在虚拟空间绽放。尤其是,4亿网民,不仅形成了一个全民写作的庞大“作者”群体,也涵养了更为广阔的读者群落。这是网上零售书商的福分,无论对作者还是对读者,都应该充满感恩的情怀。在我看来,感恩不是书商之间的紧盯利润的市场恶斗游戏和无序竞争,而是奉献给作者更好的精神食粮和更为体贴的市场服务。更重要的,是网上书商通过合乎市场规则的理性竞争,给予读者让利。
如果是恶性竞争的文化贱卖,读者们似乎是占到了阅读上的便宜,却是对文化产品的极度亵渎。一方面,书商们乐辞不疲,给人的印象是文化不过是资本的附庸和点缀,无法充分体现文化产品的主体性,更不能释放文化产品所象征的软实力效应。另一方面,如果读者们习惯性地围观书商间的“蚌鹬相争”而期冀获取渔翁之利,国人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思维就永远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而不能涵养普世意义的知识产权意识。这是很恐怖的!如果是这样,还不如去非法或有争议的网站去免费下载。这,岂不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所谓偷书不算偷的伪文化的诡辩?
市场和文化的结缘,在信息时代应该是和谐交融的。网上书商,应该体现出儒商的气质来,不能像撒泼撒痴的街头摊贩。作为读者,更不可贪小便宜或无聊围观。对于那些贱卖文化的书商,读者们不妨罢买。
16日刊于深圳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