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正把阿富汗变成伊拉克
(2010-12-07 19:37: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南洋商报文集 |
南洋商报专栏,刊于12月8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月3日突访阿富汗,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的第二次突访。按照计划,这次访问本应在阿6小时并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会晤。可是,这场访问却最终只有3小时,“奥卡会”最终以视频会议的方式草草了事。奥巴马的仓促之旅绝非偶然,而是这场持续9年的反恐之战实在是看不到尽头,连奥巴马自己都承认“进展不大”。
如果说奥巴马果断终结小布什导演的伊拉克战争称得上明智,他在阿富汗刻意扩大战事的果断却有些武断。去年年底,奥巴马总统不顾一切地在阿增兵3万,并计划从2011年7月起撤离。显然,奥巴马志得意满地认为,只要美国走出伊拉克泥潭,腾出手来重点布局阿富汗,就能迅速解决阿富汗问题。
现在看来,这是奥巴马走出的一步错棋。首先,尽管阿富汗战争比伊拉克战场师出有名,而且有北约部队奥援,但一打就是9年,凸显阿富汗战争环境比伊拉克更为复杂、糟糕。奥巴马只看到了阿富汗战事的“道义”却忽略了这场战争的麻烦。其次,北约部队各自为战,难成合力,久战而疲,早就没有“一鼓作气”的士气,只有“三而衰”的颓废,奥巴马增兵所求速战速决,不符合美国和北约部队在阿境内的战局现实。其三,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推翻塔利班政权,二是捉住或打死9.11事件的策划者本.拉登。塔利班虽然被赶出了喀布尔,但其依然在阿富汗的山地里和美国部队打起了游击战。不仅如此,塔利班甚至跨国巴阿边境,将武装冲突蔓延至巴基斯坦境内。似乎,塔利班的势力反而更加星火燎原,越反越恐了。本.拉登更是生死不明,甚至还时不时用“声音”来滋扰美国人。此人存在一天,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就难称胜利。
可见,就现实和可预见的结果而言,阿富汗战争越来越像越战和伊战,甚至比那两个让美国人伤心的战争更为揪心。毕竟,越战和伊战充满了不义战争的色彩,黯然退出尚可给美国民众一个交代。阿富汗战争拖着反恐的正义尾巴,如果难有善果像越战伊战那样仓促退出,奥巴马比小布什的境遇更难堪。
按照计划,奥巴马总统要在本月晚些时候对阿富汗局势进行战事评估,以确定未来的战略部署。从奥巴马仓促访阿,并声称“进展缓慢”的情景看,美国的战事评估还真的难以下笔。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漫长的战事中,对付塔利班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有病乱投医,英美两国甚至联手导演了一场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的和谈丑闻。据11月26日的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英国军情六处为和解谈判牵线,安排塔利班二号人物曼苏尔与包括卡尔扎伊总统在内的政府高层见面。人们一度认为,阿政府和塔利班和解有望。但令人捧腹的是,这位曼苏尔佢却是彻头彻尾的骗子,不仅卷走了英国军情六处的数十万美元,也让美国丢足了面子。这一事件,凸显包括英国在内的北约军队对阿富汗战事已经极度厌倦,对结束这场战争变得饥不择食。另一方面,也让美国别无选择,只能将军事斗争进行到底。
困扰的是,能够采取的均势举措美国都已经试过,事实证明效果不彰显。而且打仗就要死人,死人就会导致国内反战情绪高涨,这正是让奥巴马头疼的。从7月份到9月份,美军伤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减少美国大兵的伤亡,美国开始采用空袭和夜袭等军事手段。仅仅在10月份,北约驻阿联军共计使用1000枚导弹和炸弹,创月度新纪录。对此,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异常恼火,指责这将不断导致阿富汗平民死亡和更加不稳定的政局。
美国在阿使尽浑身解数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加之从阿撤军时间逼近。可见,阿富汗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另一个伊拉克。究其根本,虽说小布什是始作俑者,但奥巴马却是乱上添乱。
前一篇:大学校园的免费午餐让人浮想联翩
后一篇:朱时茂和快乐大本营的双簧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