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疗“城市病”忌讳有病乱投医

(2010-11-26 07:43:33)
标签:

杂谈

    “首都变‘首堵’,房子又贵得出奇,这北京真是没法住了。”近两个月,北京已有过两次全城大堵车,其中一次不过是下点小雨,却导致全市140多条主要线路拥堵达数小时,许多市民为此抱怨。(11月25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在《大城市能否宜居?》中,特别关注特大型城市集中暴发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之外,房价高企、生活成本提高、空气污染、无处不在的噪音……以至于人们还是逃离“北上广”。
    特大城市不宜居,不惟中国如此,任何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到,如墨西哥城的拥堵与污染,如约翰内斯堡的治安,如圣保罗的贫民窟。不同的是,当后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社会治理的文明化和法治化、内化为城市气质的时候,中国城市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依然等同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在此语境之下,城市规模的聚集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成为必然。而与此同时,外来人口的无序进入,以及户口制度的制约,使城市居民的权利处境极不平衡,社会保障难以眷顾到每一个人。因此,“北上广”等特大城市,除了外化的“城市病”,更大的顽疾还在于城市文明的程度极低,城市居民被隔膜为不对等不公平的几个等级。相较于城市环境的整治,城市品质的提升更为困难。
    遗憾的是,从中国城市治理的情况看,却是有病乱投医。最突出的,就是户口制度。一本不同颜色的小本本,在城乡之间隔膜起难以逾越的楚河汉界,这道鸿沟的此案与彼岸,不单单是身份的区别,还有权利上的极不对等。这一制度一搞就是几十年,现在虽然松动,有些地方甚至统一了城市户口,但是也只是做到了身份上的对等,在权利的实质分配上并无本质的不同。尤其是“北上广”这些特大城市,入户不仅要耗费昂贵的赎买代价,而且还设置了学历上的高门槛。这些城市的治理者以及民意代表,基于易于管理或本地福利的考虑,还在提高限制外地人流入的壁垒。
    越是治理上的堵,越是挡不住“北漂”、“沪游”的人潮。这也违逆着市场经济时代人员自由流动的规律。也许由于户口制度的明松暗紧,也许因为老旧城市治理的思维,人满为患给北上广带来极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缓释到人居、交通、就业、治安等等层面,就变成了多维的城市病。
    最显性的就是中国城市的市面监管思路。由于城乡二元架构的原因,外地人涌入城市谋生的多了,尤其是乡下人,他们在城市孤独无依,没有得到城市治理者的眷顾,只能游离于城市边缘自主谋生。作为“走鬼”的一群,他们游走于大街通衢、市井巷陌,以摊贩作为不得已的生存方式。他们的存在却成为城管存在的社会基础,城管城管,一群身份模糊的执法者,基于城市决策者的授权,有一股难以遏止的倨傲,对城市最弱势的群体难以避免地滥权,从而导致了中国城市不太和谐的场景,媒体常常见诸城管和摊贩们发生冲突的消息。而人们无一例外的,对城管发出谴责的声音。
    还有城市房价,“北上广”已经成为中国高房价的象征,其房价之高,可与发达国家的都市相比。富人的豪宅生活与穷人的蜗居体验,不仅成为中国城市的典型矛盾,而且成为大众文化演绎的素材。吊诡的是,中央房市宏调政策组合拳打来打去,这些城市的房价依然难以撼动。媒体见,依然广而告之着浮华诱人的房市信息,牛气哄哄的开发商们则优哉游哉地忽悠着公众,和宏调政策唱着反调...最新统计,“北上广”今年卖地依然过千亿,房价要跌下来,难比上青天。当城市成为富人的天堂和投机者逐利的渊薮,城市的平民化色彩自然小米殆尽,安居自然成了难以企及的梦想。
    不安居,难宜居!中国城市的城市病,病根出在贪大求全上,病症表现在乏平民性上...而疗治该病,还是要在人文性下功夫,提升城市治理的文明化和公共性。否则,中国城市病不仅难以痊愈,还会蔓延至所有城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