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稳定物价要“药方”更要疗效

(2010-11-22 08:20:58)
标签:

杂谈

    为稳定物价,中央政府开出涉及16个方面的“药方”,主要措施为加大农产品供应和降低流通成本。(21日《新京报》)
    盼望着,盼望着,中央政府终于开出了稳定物价的16剂“药方”。这对于日日担忧“开门七件事”的普通公众而言,自然是个好消息。寒冬已经来临,春节就要临近,吃穿住行的成本降下来公众才心安。更重要的是,从农副产品的集体叫涨声中,人们除了荷包羞涩的尴尬,更有一股精神上的焦虑不安。凭借常识,人们不难预见到,如果这轮源自柴米油盐的涨价风潮抑制不下来,会催发更多的商品涨价。更耐人寻味的是,每月的经济统计数字也不作美,CPI拗着劲儿往上窜,官员、学者、媒体就通胀众口一词莫衷一是。紊乱的市场加上不确然的信息,让人懵懂让人忧。物价贵加上心理急,这样的民生质量高不到哪里去。
    中央的稳定物价“药方”来得及时,而且很周延。如领导重视---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如建立机制制度---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如强化监管---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等;如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等;如社会保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等等。
    有了遏制物价的“药方”,公众期望的就是快点儿看到市场稳定和物价降下来的疗效。从省长到市长到各职能部门,敢不敢和怎么吃下去中央开的这些药,直接影响市场疗效。
    在利益诉求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各层级的执行力很难达到依法行政令行禁止的理想状态。但是,被利益之网分割的现实执行,却是差强人意,离政策要达到目的差之远矣。
    农副产品市场,同样交织着各种利益因素,隐伏着各种利益图谋。农副产品主产区的行政主管地,和消费农副产品的地方,对于调控农副产品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囤积商和一般商贩的诉求也是不一样的;城市居民和菜农的利益诉求同样南辕北辙...如何协调利益、稳定市场和平抑物价,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单纯靠行政命令撬动市场杠杆,效果好不到哪里去。
    因此,在我看来,无论是省长负责的“米袋子”还是市长负责的“菜篮子”,其执行到位并非单纯靠权力的强逼,而是靠协调市场和平衡各方利益为基准,该出手时不能手软,不该出手时也不能滥用权力。譬如,对于囤积居奇的投机商人,对于哄抬物价的不法商贩,权力自然不能坐视,而应依法打击惩处。但是对于因为成本因素所致的物价攀升,公权所及,笔者以为慎用限价之策,而宜用物价补贴的方式去解决。前者,是权力对市场的过度干涉,后者则是权力抚慰民生的应尽职责。自然,通过制度和机制举措,对物价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监控,那也是权力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应该竭尽心力,明确市场物价信息,不免给公众带来困扰,导致市场哄抢行为。
    因此,稳定物价的药方开出来容易吃进去难,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更难。稳定物价要取得疗效,权力执行不能缺位,但关键还是要靠市场的平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