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水浒”,又一出烧钱卖骂的游戏

(2010-10-15 06:13:30)
标签:

杂谈

 
    拍摄历时一年、直接拍摄经费高达一亿三千万的新版《水浒》———《水浒传》,将于明年元旦在地方台开播,明年8月登陆山东、安徽、上海(东方)、重庆四大卫视。昨日,片方首次公布了三十分钟的片花,引发网友热议,其中陈龙饰演的武松争议最大,网友评其“英雄气概不足”。(10月14日《新京报》)
    “新三国”被舆论狂扁,“新红楼”更是为公众挖苦调侃,“新西游”被曝“动物世界”,“新水浒”还未露面,剧中人物就被批“英雄气概不足”。显见,“新水浒”自然不会缺乏人气,但是批评的声浪估计会更大。
    很简单。“水浒”是英雄戏,剧中一百单八将,个个都个性斐然,江湖气息浓厚。哪一个挑出来都能演绎一部连续剧,因此将这帮江湖好汉捏在一部戏中,虽然原著中有详略、存主次,但要选择合适的演员,演出让观众满意的新意来,殊不容易。该剧稍露片花,观众就不满意武松。剧中还有鲁智深、林冲、宋江、李逵等一众狠角色,“新水浒”都能让观众满意吗?
    和“新三国”的营销路数不同,“新水浒”的发行模式是先走地面再上星,完全拷贝“新红楼”的模式。这一模式让“新红楼”赚足了公众批评,“新三国”逆市求骂,不知道有何独门绝技?还有就是,从片花透露出来的场景看,“新水浒”的战争场面和“新三国”有似曾相识之感。难怪观众看了片花,就让人联想是不是有抄袭之嫌。
    这也难怪,和其他的剧目不同,“四大名著”搬上大银幕、小银屏不知多少次。内中故事,已是老少皆知。按照娱乐习惯,这样的戏最不适宜一版再版地影视剧化。因为版本越多,观众的眼光越苛刻,呛声越强烈;人们的欣赏习惯决定了不是在审美而是在挑刺找碴。故而,这类剧目忠实于原著,会被人评判为没有创新;过于创新又被视作偏离原著精髓。总而言之,是众口难调。
    吊诡的是,现在的影视剧制作者,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其从影目的,艺术层面的考虑较少,市场功利的因素较多。只要有舆论响应,只要有观众跟风,好评如潮和恶评浪涌没有什么不同。在制作者的眼里,在乎的是大众娱乐的喧嚣,不论娱乐的品质优劣。事实上也确乎如此,当娱乐的内涵被制作者有意的忽略之后,市场的反应就变成了强劲的中性动力,成为制作方市场赢利的巨大平台。
    因此,山东东平乐于投资4.5亿元营造水浒城,发行方不惮于1.3亿的天价投拍该剧,而各卫视台更习惯以打擂的方式天价购入。据悉,80集的新《水浒传》卖给卫视的价格是单集在150万和200万之间,至于究竟是多少,暂时还不便透露。此前,90集的新《三国》单集卖出160万天价,被称为史上最贵电视剧。看来,“新水浒”要制造新的烧钱记录了。
    “新水浒”和其他的翻拍经典一样,与其说是推陈出新的老剧新编,不过是利用大众娱乐而刻意打造的一出市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建造水浒城的地方政府、影视投资资本和电视台,成为合谋分肥的功利主角,舆论和观众则成为“小骂帮大忙”的清客、看客。
   
       
  本文刊于15日时代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