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钓鱼岛中日船撞只是茶杯里的风波

(2010-09-11 09:15:27)
标签:

杂谈

分类: 南洋商报文集
南洋商报专栏,刊于9月11日
 
 
    9月7日,中日东海具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岛海域,发生了中国渔船和日本巡逻船冲撞的事件。对此,中日媒体的报道侧重点明显不同,新华社的报道是,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冲撞,后又受到日方另外两艘巡逻船跟踪、冲撞、截停、登船、检查。日方则认为是日舰驱逐追踪中国渔船而致冲撞。事件发生之后,日本海上保安厅逮捕嫌疑船长并宣称以国内法处置。对此,中日双方均表示外交抗议。
    由于近来东北亚局势风起云涌,加之美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区域连横合纵实施连番军演,连带影响中美以及中国和周边各国的关系。加上日民主党强人小泽一郎刚刚挑起钓鱼岛主权之争,以及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强国等因素。中日两国船撞无疑具有火上浇油的作用,不仅让周边国家侧目,还必然引发两国政府、媒体和民间的连锁反应。
    事实上,媒体已经开始发酵。中日两国媒体,已经展开了对此事件的立体性报道,全方位地展示这一事件的最新发展和相关细节。尤其是网络媒体,都开设有这一事件的专题。从当前两国媒体的反应看,虽然报道的角度和立场不同,但是基本维系了理性的传媒立场,没有非理性的夸大和过度宣泄情绪。当然,在每一个网页新闻的跟帖中,也并不乏见中日网民的对骂。但是,这种看似汹汹的民间声音,起码从目前来看并没有给两国官方带来倒逼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以为,这起看似激起滔天风浪的钓鱼岛风波只是茶杯里的风波,不会影响中日两国的大局。
    钓鱼岛主权争议,是历史遗留也是现实难题。究其缘由,美国是始作俑者。1971年,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偏私地钓鱼岛主权打包交付日本。随后在港澳台和世界范围内引发“保钓运动”。在海峡两岸和世界华人的压力下,美国宣布向日移交的钓鱼岛只是管辖权而和主权无涉。中日两国1972年的建交协商中,中日两国曾达成搁置钓鱼岛主权的外交共识。但是到了1978年,日本政府开始宣称对钓鱼岛主权,并以实际占领者的身份在该区域进行建设机场,开展考察和测量。1990年代,日本在钓鱼岛的各项主权布局开始频繁化和具体化,如修建灯塔,加强巡逻,阻挠两岸渔船靠近等等。2008年6月,日巡逻船撞沉一台湾渔船,最后以日方道歉赔偿而平息。
    历史的吊诡是,美国凭借强权将本无主权争议的钓鱼岛奉送给日本,导致日本捡了管辖钓鱼岛的大便宜。现实的困扰是日本得寸进尺以辖权求主权;更兼这一区域极具海上战略地位并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资源贫乏的日本岂能将这块到口的肥肉吐出来送人?客观而言,在资源、利益为根本的国际关系下,无论中日都不会放弃钓鱼岛主权。
    因此,海峡两岸和日本发生在此海域的一切龃龉,均是利益之争。在利益面前,空乏的国际道义丝毫没有意义。这就决定了现实的钓鱼岛博弈格局中,日方虽乏主权道义却占得管辖权先机,中方虽能举出主权归属的历史铁证但由于不具管辖权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由于中国决不放弃钓鱼岛主权,夺得管辖权的日本也不那么硬气。因此,近30年来日本巡逻船和两岸两岸渔船以及保钓船只虽经常激烈对峙,并引发政媒民意高调跟进,不过从来都是“兴也勃,亡而忽”,雷声大雨点小。这说明,在主权问题上,无论中日都不能示弱,但是在实际处理中,双方都心照不宣,不可以激烈对抗擦枪走火。
    在此语境下,中日船撞事件依然会高调喧腾低调消弭。更何况,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已非往日所能比,加之日本要重振萎靡经济,亟需中国奥援。在日前的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中日两国达成的重要共识就是经济合作。从稀土之争可见端倪,现在的日本经济开始依赖中国。
    当然,也不排除风险因素:一是日本政府利用撞船事件转移国内矛盾(党争、权争);二是利用中国周边海域的复杂形势趁火打劫,借以强化美日同盟,夺回被美韩同盟抢去的风头;三是发泄被华超越的焦虑和怨气,证明自己是东亚老大。
    但不管如何,国与国之间都不得意气用事,何况是两个大国呢。对此,中国明白,日本也不糊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