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
通用汽车美国总部原悍马品牌发言人尼克·理查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几轮与潜在投资商的谈判,悍马品牌最终拯救无望,即将于8月完成最后的关闭。(23日《广州日报》)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多么有名和有影响力的品牌,如果不被市场看好,不再有利可图,都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就此而言,悍马退市,无法实现自己的生存救赎,并不令人惊奇。但是,由于四川腾中曾经宣布收购,悍马差一点像沃尔沃那样成为中国企业的囊中之物,因此也就充溢了太多的中国色彩,多了中国式的解读。
人们注意到,当四川腾中要收购悍马时,国人或惊奇不解或自豪满怀,情绪多维解读两极。毕竟,悍马之于中国公众,感性的认识来自于美国大片,美国大兵驰骋着悍马耀武扬武。既然是美军专用越野,自然蕴含着美军特有的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人们不禁疑惑:美国放弃悍马品牌,美军怎么办?对华敏感技术出口限制的美国会把悍马卖给中国企业?
当然,除了军车,还有小众的民用悍马车。其排量大油耗高污染重的特点,和低碳环保的流行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美国通用放弃悍马品牌,寻找投资商,与其说是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汽车产业的衰微,倒不如说是自卸负担断尾求生。这对于经历过多次经济萧条的西方跨国企业而言,往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市场自救手段。但是,对于刚刚尝到市场经济的甜头,尚未经历过市场严重考验的中国企业来讲,趁势收购跨国企业的知名品牌也许是基于,搞不好也会掉到这些品牌企业转嫁负担的陷阱中。
四川腾中收购悍马最终流产。内种原因不一而足,是美国官方忌惮还是中国官方谨慎,还是双边企业讨价还价未果?这些都没有了意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既不足喜更不必忧。夹杂太多军方基因的小众悍马毕竟不是沃尔沃,后者被吉利收购既可提升中国国产汽车的技术含量,又能提高管理水平和开拓国际市场,属于多赢战略。但是悍马带给中国企业的除了机会主义的炒作策略外,无非就是国人情绪上的自慰。如果悍马真的被腾中收购,美国政府也不会讲悍马军车的核心技术让渡给中国企业,只是给高能耗的民用悍马车寻找资本挹注者。果如此,落到中国企业手里的悍马不再是“强悍之马”而是“羸弱的瘦马”,成为给美国企业埋单的冤大头。
腾中之后,俄罗斯、印度和来自海湾地区的两个国家的收购计划也落了空。这也足以说明,悍马已经变成了鸡肋。
悍马终于要退市了,但对中国人而言,用不着伤感,哪怕是和四川腾中曾经有过一段“情感纠葛”。因为,已经销售的民用悍马车暂时还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至于美国军用悍马车,绝不会像民营悍马那样退出。也会只是换个名称依然为美国大军所驰骋,当然也会继续出现在美国大片中,给予人们强烈的娱乐体验。
有趣的是,对市场特别敏感的中国人,开始筹划着最后一批库存悍马车的加价销售问题,借悍马车退市赚得最后一杯羹。不过,除非是财大气粗者,此时购得悍马也够颟顸的。虽说通用汽车保证未来10年的维修与配件供应,但是中国悍马的售后服务已经是大打折扣。
本文刊于24日美国侨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