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3倍的剖腹产率,让紧张的医患关系再起波澜。未来母亲们对医院“唯利是图”的简单判断和医生们对医患纠纷的恐惧,与医疗领域长期存在的信任缺乏夹杂在一起,陡然提升了社会的不安全感。剖腹产是人类医学技术和生育安全的重大进步,但在现有医疗体制下,顺产还是剖腹产,似乎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如何降低剖腹产率,需要的也不是简单的指责。(5月11日《中国经济周刊》)
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引起国内媒体和公众的普遍关注。该报告称,中国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的剖腹产率高达46%,为世界第一。而世界卫生组织对剖腹产率设置的警戒线是15%。剖腹产泛滥,有人归责于医院,认为“剖腹产已经失控”、“中国11.7%的剖腹产手术没有必要”、“医院逐利,‘钟爱’剖腹产”、“没有巨大经济收益,哪来的剖腹产率世界第一”等等。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和谐医患关系,加之医疗卫生单位确实存在着经济利益挂帅的嫌疑。如剖腹产的价格几乎是顺产两倍,而且剖腹产还有附加的收费项目,患者“阴谋化”医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得不说,剖腹产的板子不能只打在医院身上,公众更不能有诛心之论。
受医疗卫生市场化的惯性影响,医院乱收费是有的。但是,对于孕妇生产,肯能情况有些特殊。众所周知,一胎政策使得孕妇、孩子变得异常珍贵。生育,本来属于自然本能的生命延续方式,现在已经变成了重大仪式。因此,一个孕妇怀孕,全家都围着她一个人转。被供养起来的孕妇往往导致两种情形,一个是孕妇锻炼不够,一个是胎儿过大,这些都增加了孕妇难产的几率。在此情势下,孕妇为了母子安全和减少痛苦希望剖腹产,另一方面医院为了规避医疗风险和增加收费也大开剖腹产的口子。
可见,剖腹产泛滥的责任应由医患双方共同担责。动不动就将医院架在功利的架子上考问,是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如果说剖腹产这项技术已经足够成熟,而且不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健康方面的风险,只要医患双方达成共识,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都是正常的事情。至于医疗费用的不同,我看不是什么问题。顺产、剖腹产都是明码标价的,医患之间并不存在价格冲突。此外,就是孕妇原意花高价买母子平安,旁观者又何必置喙?
至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也许很科学,但未必是强制指标。在此情势下,中国剖腹产率是高是低,哪怕是泛滥,也不是什么大过错。何况,有些孕妇追求剖腹产还有更为私密的原因,如为了育后性生活的和谐等。新一代女性能够摆脱传统讳莫如深的性文化束缚,自主地追求性快乐,也算是社会的进步吧。
成年人都晓得,当一对夫妇有了爱情结晶时,孕妇们就开始主动接受孕产期的知识启蒙。对于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准妈妈们有了足够的思考和适合自己的选择。有相当多的孕妇,选择了顺产而结果难产,有的甚至痛苦十几个小时候还是被迫选择剖腹产。几乎所有的孕妇都对生产的痛苦充满焦虑,个别难产的例子
本文刊于12日时代商报、潇湘晨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