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文摘》破产与数字化生存

(2009-08-28 07:33:4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专稿
    24日,号称拥有全球最大销量的家庭杂志《读者文摘》( Reader’s Digest)在美国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是最新一桩在融资收购高峰期达成的媒体交易走向破产的案例。(8月27日《江苏商报》)
    没有人会想到,伴随美国几代人成长的畅销杂志《读者文摘》会在金融危机时代举步维艰、难以生存下去。须知,这份诞生于1920年代的文摘类杂志,曾经在最艰难的大萧条时期,以其隽永的文本和广纳深切社会民生多维度的风格给予美国人希望和愿景,成为美国人在艰难时刻最为珍贵的精神食粮和心灵鸡汤。目前,她有48个版本,19种语言,风行60多个国家,拥有1.3亿读者。影响力如此之大的一份畅销杂志,怎么能突然尴尬到申请破产保护的境地呢?
    有人将其归结到金融危机。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金融危机以降,已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芝加哥太阳时报》等6家主流报纸出版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由于美国媒体出版公司秉承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每一家报纸的背后都有大财团的襄助。在美国金融业一泻千里的萧条市场下,必然波及到其他产业的经营。除此之外,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出版业遭遇到了网络虚拟阅读时代的狙击,使传统阅读走到了末路。
    传统出版业已经遭遇到了多轮挑战。第一次挑战是收音机时代的冲击,无线电波的有声传播,曾使一部分阅读者变成了“听众”;第二次冲击是电视时代,声像互动的鲜活使人类步入大众娱乐时代,纸质阅读使更多的年轻人疏离了纸质阅读;信息化时代,网络虚拟空间的无限性使所有的纸质文档变得滞后,网络时代的人们可以通过鼠标华东随意浏览全球各地的各类信息。更要者,网络空间,不仅为现代人提供了海量阅读的载体,还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和“出版家”。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现代人网络阅读的比例已经超过70%,习惯纸质阅读的比例不过20%,还有10%是跨界于纸质和网络阅读之间。
    众所周知,出版业靠的是读者群,当读者抛弃纸质出版物的时候,出版业当然会萎缩。在此情势下,全球各地的出版业经营状况都不好,在出版业发达的美国,出版业每年的产出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也在下降。正因为如此,很多美国权威媒体如《时代》周刊和《今日财富》等都对传统出版业的前景发出了悲观的“报纸将死”的声音。
    相比时效性特强的报纸,《读者文摘》遭遇的危机相对较小。但是,随着全球进入快节奏、快餐化的消费大众娱乐时代,人们亟需的是迅即娱乐、快速缓释紧张情绪的文化产品,因为现代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思考和过滤文本蕴含的深刻。就此而论,《读者文摘》的文本品质和出版风格和网络时代的数字化阅读并不合辙。因为心灵鸡汤式的小品文是需要时间去思考需要灵魂去吸收的,这一点,现代人没有那个闲情逸致。
    很多人担忧数字化阅读的盛行会使人类失去书本和传统阅读的“经典”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不过是无谓的杞忧。因为人类文化史上,出版业的更新和人类阅读方式的演进一直在进行,从甲骨文、竹简木牍、丝帛、羊皮纸到纸张发明、活字印刷和铅印乃至激光照排,文字与出版载体的转换一刻都未停歇。不能因为老的出版模式和阅读方式的衰微就担忧新的阅读方式。
    就此而言,《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未必是坏事,如果通过资产重组,摆脱债务重负,从传统出版业进军虚拟网络,在网络世界重新打造一个新的畅销电子版本来,将会成为传统媒体数字化生存的典范。
    《读者文摘》破产保护,给传统出版业敲响了警钟,也倒逼其适应数字化生存。
  本文刊于8月28日中国青年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