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滥发信用卡戴上“紧箍咒”须实现双赢

(2009-07-18 08:09:22)
标签:

杂谈

    银行此前向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滥发信用卡,也导致了信用卡业务不良率激增。昨日,银监会下发通知给银行戴起了“紧箍咒”,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7月17日《新京报》)
    这一“紧箍咒”的内容还包括,不再以发卡量考核银行营销员,提高发卡门槛不向18岁以下的学生发卡,信用卡没有激活不用收费等等。这些举措,应以实现银行和用户的双赢为目的。
    长期以来,各大银行对员工的考核考绩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包括发卡量化指标。于是,各银行和其职员常常通过公私两条关系链无序推销本行银行卡,这种无节制的信用卡授信,固然使中国提前进入了信用卡“大国”,但是也给银行和持卡用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对银行而言,授信过度,导致恶意透支现象,使得银行坏账率增加。据统计,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49.7亿元,同比增加133.1%。由于自2002年以来,各银行将各大院校作为推销信用卡的重点,年轻一代透支消费的现象突出。不仅无助于涵养青年一代的社会信用,反而异化出一大批畸形消费的“月光族”。
    对持卡者而言,被各种关系强制推销到手中的各种信用卡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和烦恼。信用卡本是体现银行和持卡者双边信用的金融契约载体。但是,由于各类信用卡属于强制滥发,故而难以体现这种双边的信用原则。因此,银行只顾推销卡却没有告知信用卡的费用情况,导致持卡者利益受损,也使银行背负失信欺骗的不好名声。而太多的银行卡在手,近预设密码一项就愁死人---一卡一密繁琐而不实用;多卡一密容易泄密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由于信用卡在ATM取款屡屡出现假钞、盗取、骗取等等问题,加之跨行存取的收费增加,信用卡在持卡者心中的形象大大滑落。一方面是信用卡所承载的银行“信用”打折,常常激惹民意质疑和诘问;另一方面,持卡者每一次的存取款和消费行为,都担心自己的资金是否安全,是否被银行预设了新的收费陷阱。
    本来是彰显银行和持卡者和谐信用关系,标志健康金融生活的信用卡,因为无度无序的盲目授信而造成了银行和持卡者的互不信任和利益双失。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尴尬,即为了量化政绩而忽略信用质量的恶质发卡政策所致。因此,信用卡乱象,银行难辞其咎,监管部门也要担责。
    银监会给银行戴起不许随意授信的“紧箍咒”,算是把准了信用卡泛滥的任督二脉。摒弃推销信用卡的银行潜规则,堵住了银行滥发信用卡的冲动;禁止银行向未成年人学生发卡,则具有消解银行坏账风险和涵养健康消费的意义;不激活不收费,让“多办了三五卡”的持卡者少了一些担忧多了一些踏实,也增加了一些对银行的信心。
    但是,银监会给银行戴上“紧箍咒”还远远不够。毕竟,滥发引用卡由银行引起,授信紊乱的责任和后果应该由银行来担责,尤其是持卡者不想用想废弃掉的那些信用卡,银行能不能痛痛快快地给持卡者一个说法,按照持卡者的要求一劳永逸的解决。否则,这些已成鸡肋和麻烦的信用卡,如果依然潜伏着年费的机关,持卡者就会永远深受其害。
    所以,银监会的“紧箍咒”对银行的约束不能只是既往不咎,而是要溯及以往。唯此,才能实现银行和用户的双赢。

   本文刊于7月18日西安晚报、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