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金“好钢”须用到“刀刃”上
(2009-06-23 07:04:42)
截至5月末,全国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已达1400亿元,其中,将有130亿元用来向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企业发放补贴。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保部”)的计划,该项支出应达到300亿至400亿元。(6月22日《济南日报》)
一方面是高额结余的失业保险基金(1400亿元),一方面是海量的失、待业人口(预计2009年全国待就业人口将超过4000万人)。这两个数字对比十分的不对称。更重要的是,现实还存在着参保人群和失业人群的不对称,几乎所有的农村富余人群还未参保。按照失业保险应该覆盖全体国民计算,这1400亿美元也是杯水车薪。
但是按照现有的参保人数盘子计算,实际上将有130亿惠及困难企业和职工,不到结余总额的十分之一。按照人保部的计划,也少了200-300亿元。这凸显了有限的失业保险金竟然用不出去的尴尬。“好钢”用不到“钢刃”上,而且有力发不出去,这是失业保险金面临的最大困境。
金融危机已经深度影响了中国实体经济,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导致职工收入减少甚至下岗失业已是经济生活的常态。这个时候,失业保险基金充分发挥奥援企业救助职工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去年年底,人保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就联合发出的《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可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企业可在6个月内缓缴失业保险,并享受从失业保险基金内支出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
但遗憾的是,由于各地失业保险金积累结余的数量并不一致。结余较多的地区可以在执行这一通知的同时,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加大对困难企业的补贴项目,放宽困难企业认定标准,或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但是没有结余的地区却望洋兴叹,无钱可用。据统计,目前已有24个省执行了补贴政策,但是各地企业享受到的优惠补贴却是千差万别。还有就是,一些结余较多的地区对此政策执行力度较小,甚至有少数地区根本没有开展这项工作。从而导致了1400亿元结余,只用到了不到130亿。
在困难企业嗷嗷待哺,在4000万失业人口要饭吃的现实语境下,打破条块分割的地方利益困局,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由国家统一分配结余的失业保险金才是当务之急。统一调配失业保险金结余资源,才能更好地弥补失业保险金难以惠及的短板地区、短板企业和最需要的人群,才不至于“撑得撑死,饿得饿死”,失业保险金的“好钢”才算是用到了“刀刃”上。
更重要的是,亦可以此为契机,改革失业保险金画地为牢的弊端,顺应大流通、大市场和人员流动的大格局,实行全国统一的事业保险金缴纳统筹制度,实现公民在一地履行缴纳义务,全国各地共享权利。如果没有这样的制度支撑,全国叠加上来的失业保险金结余大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个大盘被30多个小盘分割,形成了一个个隔膜的地缘围城,无法盘活和善用。
(本文刊于6月23日时代商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