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5月6日今日早报
近日,知情人人士透露,成都理工大学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给武书连汇款数万元,此后,该校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次上升,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此后又逐渐下降至2009年的103名。(5月5日《人民日报》)
武书连组织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每年都引发公众的质疑。事实上,这个“排行榜”存在的意义并非学术公信力,而是新闻炒作性。因此,这样的“排行榜”被爆出“潜伏”的猫腻一点都不奇怪,反而是件好事,警醒中国的大学回归到学术本业上来,也使公众不再迷信人为制造的虚荣“排行榜”。
从成都理工大学高低不同的“排位”看,武书连确乎存在着难以解释的悬疑,也使其标榜公平的“三不主义”黯然失色。只要武书连收了成都理工大学的“学术报告费”,该校的排名就靠前。这个简单的逻辑范式,起码证明了武书连“排行榜”为金钱所左右的基本事实。而成都理工大学曝出的所谓“有很多学校付费比成都理工更多,你们更应该去那些学校采访。”更是揭开了“赞助”式排名乃是系统内通行的潜规则。由特殊性到普遍性,武书连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就成了“皇帝的新装”。武书连的辩解也就变得苍白无力和越描越黑。
《中国大学排行榜》的沉沦,让国人思考,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大学排行榜?因为“排行榜”本身就深深地烙着应试教育的印痕。而真正的大学,是素质教育和涵养学术智慧的地方,是不能以大小、级别、人数、规模论英雄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北大、清华当然属于一流名校,但是在培养一流技工方面,恐怕还不如一般的技校。这说明,“大学排行榜”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即使排出了甲乙丙丁,也不能得出优劣高下的评判。遗憾的是,包括武书连版在内的“大学排行榜”明摆着是以名次论英雄,而且就是要在社会上制造出这样的江湖氛围,误导公众。更讽刺的是这样的排行榜真正瘙到了各高校的痒处,可以利用排行榜的名次为自己做广告,拉生源。也正因为如此,武书连才可能和有志于“排名靠前”的大学一拍即合,达成利益置换的潜规则。
明晰了这些,所谓的“大学排行榜”不过是个诱惑公众的噱头,愚弄学术的把戏,也应视作学术腐败的一种。
天津大学校长龚克说得好,“所有这些排名机构,没有任何一家向学校要过数据,数据来源我认为至少是不完整的”。这说明,大学校长们对于此类排行榜的客观性早就心知肚明,可是为何不早站出来将此类排行榜揭个“底朝天”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诘问。在我看来,如果将各个大学拟人化,各个大学也都充满了“人”性的弱点----名校以倨傲的姿态瞧不起此类排行榜,但也不愿意去揭穿。毕竟,所有的排行榜对前50位的全国重点大学的排名都是不敢造次的,自然也不敢去以“潜规则”拉赞助。在此情势下,重点大学们自然乐得排行榜为自己去做免费广告;一般的地方院校,有自知之名,况且经费有限,也不会去找武书连们去潜规则;只要那些处于中游的高校,渴慕一流名校的名头,才会对排名感兴趣,从而成为排行榜“潜规则”的主要对象。这就像虚荣的女人,越是姿色一般的就越是想尽各种办法去美容,以求达到更美。
当《中国大学排行榜》潜伏的猫腻被晾晒于大庭广众之下,武书连们导演的这场江湖大戏也就顷刻穿帮了。这样的把戏被拆穿,结果当然是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