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17日西安晚报
支持楼市拉动内需,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近日亲自对合肥市房地产市场展开调研,并当场掏腰包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高层住宅。12日,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更是在当地某电视台一直播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并高喊
“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引发网友热议。(1月16日《中新网》)
北京市政协委员的“爱国消费运动”甫引来一片贬多褒少的争议,合肥市的王局长就再吆喝出“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在笔者看来的,前者的“爱国消费运动”倒还有情可原,毕竟政协委员属于民意代表,可以随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和房市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规划局局长发出如许的言论,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权力的无限上纲,无异于用伦理压力去破解市场压力,这体现了权力侵凌权利和市场的利益性焦虑。
房市低迷既有整体市场不景的客观原因,也有决策失误所致的权力诱因。提振房市,要么通过市场杠杆的自我调节,要么通过权力伸出的“凯恩斯之手”通过一揽子财税政策的设计去矫治,抑或修正决策性的失误。总之,拯救房市的根本要务就是“看不见的市场的手”和“看得见的权力的手”齐抓共用,才能使房市从低迷中复苏过来。
爱国是最崇高的情感,也是一种不能掺杂太过功利的伦理。如果说将爱国和买不买房勾连起来,不仅是对爱国内涵的异化和折损,也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胡乱联系。对市场低迷拥有难辞其责的权力在此问题乱点鸳鸯谱,体现了权力应对市场乏力无能的焦虑,更是一种以爱国绑架公众消费的行政卸责。
权力之所以对拯救房市如此热衷,其实和爱国无涉,乃是一种政绩情结使然。众所周知,房市虚热除了房地产商的逐利驱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政府倾力推动的结果。因为发展房地产,一是增值GDP的快捷方式,二是通过卖地可以迅速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困扰在于房价过高,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价格红线,而房价虚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企的低价推升的结果。在此情势下,各地救市其实有政绩和财政因素在内,和房地产商存在着利益一致的诉求。
透析了这些,就会晓得将买房和爱国联系起来,权力的动机并不单纯。也正因为如此,公众不仅不会去响应爱国消费的号召,反而会对权力的呼吁予以无限讽刺。
破解当前房市不景的灵药不是权力用爱国情怀刺激公众的买房欲望,更不能用这种春节崇高的伦理去逼迫消费者,而是根除当前房市的流弊。简言之,权力回归公共角色,不再力挺偏离市场价格的房市,让房价回落到正常水平,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公众才回自愿去消费。更重要的是,在当前扩大内需和以民生为本的宏调政策下,权力应该更新思维,转变和房地产捆绑在一起的政绩冲动。权力介入房市,可以通过财税政策设计的理性杠杆去调控,而不能用行政命令式和爱国号召的房市去调整。
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要管分内的事,市场要按照市场规律去运行。消费者并非颟顸的市场参与者,而是聪明的博弈者。只要不违反法治原则,消费者在市场上有所为有所不为都是正常的。消费与否,和爱国实在是挂不上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