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四万亿投资亟待公平分配

(2008-11-26 17:19:11)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国侨报文集

本文刊发于26日美国侨报

中国未来两年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60美元)扩大内需的消息一出,各地方政府就急组“跑部大队”直进北京,以期多要项目和财政支持。

  地方政府的热情可以理解,但如果他们都以“跑”的方式向中央要钱,显然是一种人治关系学的庸俗实践,更背离法治基准。

  

中国加大投资激活内需市场的举措是战略性的,是基于经济全局来考量,中央财政的投入和转移是一个理性的政策决策过程。各地政府如果是为了要钱而要钱,甚至不惜动用人海战术和庸俗的人际关系学“跑部”,好的战略布局就会被投机策略所置换,异化为财政紊乱,导致分配不公,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甚至“多吃多占”的局面。中国刺激内需的计划得不到落实,反而会造成新的区域失衡。

  事实上,这4万亿就是要打通全国市场,不留局部利益死角。所以,分配这块大蛋糕,亟须构建一个国家层面的公平机制。

  这个机制应具有法治基础和制度理性,然后通过公平的政策设计来实现。一方面,各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下一层级,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经济管理,无论是财政预算还是投资设计,依法行政是基本职责。另一方面,这4万亿并非全部由中央财政投入,而是中央和地方的按比例分摊,确切讲主要是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的投入是有限的,只能照顾到在建或已立项的国家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灾区重建以及适当向中西部贫弱地区倾斜。这些都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宣示让公众有清醒的认知。因此,这4万亿从中央层面亟须分解、细化,然后通过立法和制度规范予以公开,公开带来公平、细化带来可操作性,法治和制度化带来分配流程的畅通和利益博弈的均衡。

  这个机制还应具有侧重性和指导性。侧重是指国家财政应以弥补经济发展的短板(地域、城乡差别)为主。东部发达地区已融入全球市场,多年来已形成较好的市场基础。要刺激内需,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是提升这些地区的研发能力,导引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则是靠地方财政去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而中西部和农村地区面临城乡市场一体化重任,但中央财政并非输血,主要的投资和内需挖掘仍然需要地方财政来实现。

  所谓指导,即以国家层面的规范促使地方的投资计划符合实际,有所节制。近日各地投资计划似有急躁冒进的迹象。据统计,目前各省一级的投资总额已近18万亿元人民币。如此规模的投资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做过理性分析,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地方政府向社会公开。

  没有规制的投资计划,要么是向中央要钱,要么是难以兑现的纸上谈兵。节制是美德,也是让人信赖的公共执行力,否则就是好大喜功和浮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