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号限行的奥运成果何以异化为制度缺憾?
(2008-09-22 07:33:08)
21日凌晨零时开始,单双号限行措施解禁,本市和外省市进京车辆不再受到单双号的限制,黄标车及试验车也将恢复上路。同时,最后一批残奥专用车道撤除,施划有公交车道的路段上,社会车辆不得再占用公交车道。交管部门提醒,今天正逢周末,市区内车流会明显增多,各高速路出京方向的车流增多会更为明显,预计八达岭和京承高速的车流增长将最为迅速。(9月21日《京华时报》)
“两奥”期间,首都北京的天蓝、水碧、云白,这个千年古都呈现出迷人的自然景观。尤值一提的是,向来拥堵的北京交通,变得畅通无阻,出行便利。这些,都是“两奥”带来的城市便利。遗憾的是,单双号限行在21日成了历史,车水马龙的堵车烦扰21日凌晨再现京华。公众千万次地诘问:单双号限行的奥运成果为何终止?何必形成制度性的举措固化下来?
连日来,关于单双号限行的奥运举措是否解禁成为全国关注和争议的公共话题。虽然意见多元,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单双号限行改变了北京的城市生态和环境状况,是被证明有效的公共管理举措。而据最新的民意调查,北京大多数人都认可发展公共交通的模式。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佐证了北京公众认可减少私车流量来缓解首都的环境和交通压力。更重要的是,“两奥”期间的交通管制,北京市名不仅收获了环境优美和出行便利,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奥运成果。在此情况下,窃以为正好趁机将奥运成果升华为固定制度,发挥出奥运成果的长效性。
固然,奥运交通限制确实给有车一族带来了某些不便,但是这些不便集中于某些个人、组织和团体身上。他们的利益诉求不等于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至上是公民社会的基本原则。在奥运限行期间公共利益得到最大确认的前提下,那些个别的利益诉求是不是要服从于公共利益之下呢?答案是肯定的。须知,北京机动车现已高达300余万辆,单双号限行将使污染物减少60%,近12万吨。这还不算机动车产生的噪声污染,拥堵所致的油耗、时间成本和带来人们的心理焦躁。可以说,单双号限行解禁,只是满足了300万辆有车族天天出行的欲望,带给社会的却是无尽的麻烦。
好的政策或举措,执行是前提,长效性是保障,长效性则需要制度来维系。举办“两奥”,不是中国展示硬实力的平台,而是中国远播软实力和融入世界的窗口。所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单是让国家社会在奥运期间认可中国的环境有多优美,中国的人民有多好客,而是要让世界一直相信后奥运时期的中国社会能够继承“两奥”的成果,日新月异地发展。如果说这边“两奥”刚画上句号,北京和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又即可回到了奥运前的状态,“两奥”对中国现代化的提振效用就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两奥”是全球性的运动盛宴,体现的是具有平民属性的普世价值观。为“两奥”而交通管制,本身就是北京保护公共环境和尊重公民利益的有益尝试,这一尝试取得的良好效果的制度化是对民生最好的承诺。坚持下去,最能慰藉民心凝聚民意。放弃奥运成果固化为制度的机遇而回复到奥运前的老状态,是公共决策乏力孱弱的体现。
制度更新,如逆水行舟,不尽则退。更堪一提的是,放弃单双号限行的奥运成果而解禁,也不利于公民素质的涵养,只能增加公民不良习惯的惯性和惰性。如单双号限行一旦解禁,有车者会肆行开车,忘了“两奥”期间的自律和节制,回归到交通梗阻的老状态。无车市民也会淹没于奥运前的生活原生态,苦于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两奥”期间的单双号限行就会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
北京经过“两奥”的洗礼,应该成为全国城市交通和环境改善的典范。但单双号限行的解禁,这种榜样的作用打折了不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