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助贫困生应该有更多元途径

(2008-09-05 04:24:28)
标签:

杂谈

本文刊于西安晚报
    一向被认为有钱人才能读的美院,贫困生竟然高达三成,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让贫困生能继续学业,广州美术学院大胆创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求学模式,引导贫困生休学赚学费。这一创举获得了学生及教育部门的好评。(9月4日《信息时报》)
    休学赚学费完成学业,虽然赢得学生及教育部门的好评。但终究不是主流的高教模式,因为正常的国民本科教育,国家规定的是4年。四年学习,在校学生应该按时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和从事基础性研究的能力,然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休学式求学,使得学制延长,有的本科生可以在8年内完成学业。
    按照正常学制,8年几乎都博士生毕业了。因此,休学模式过于宽松,往往导致研究生教育的生源基数减少,也不利于休学者在更为合适的年龄段深造学习。这是休学赚学费存在的一个弊端。此外,鼓励学生休学赚学费,看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求学模式,实则是学校大撒把式的管理。贫困学生,刚刚成年,既无社会经验,又无社会人际网络,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将这些人撒到社会上去自主求生赚钱,简直太残酷了。
    须知,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势下,已经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很难找到工作,这些休学的青涩学子就能找到工作?说得难听些,这是学校不负责任的将贫困学生丢给竞争激烈的社会丛林,让其自生自灭。可以看到,广州美院在介绍休学赚钱的模式式,引用了不少成功的例证来佐证其改革的可行性和正当性。但那些没有挣够学费的学生呢?是无休止的休学下去,成为现代范进?还是最终不了了之?学校没有给出答案,也不可能给出答案。因为这样的模式仅仅只是助学的一种救济途径,而且是充满争议和瑕疵的途径。而救助贫困生,应该有更为多元的模式和途径。
    作为公共性的社会课题,救助贫困生首先是公共性的社会责任。因此,国家、高校、社会捐助应该成为救助搞笑贫困生入学的主体,而且应该有全国统一的制度性平台来支持。近年来,教育部、各地政府和各高校都纷纷承诺,不让一个学生上不起大学。而且已有机制性的助学措施在执行,如惠及高校学子的贷学金,如各校都实行的奖学金、勤工俭学和减免学费等。而且,在每年贫困生入学前,各地政府也对相关贫困生实行政府资助、企业救助和社会捐助的模式。总之,对贫困生的资助愈是多元,愈能彰显公共政策的亲民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而这,也才凸显公民社会的人文色彩。
    而作为培养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和知识技能的高校,在将高校学生迎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按时和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业,给社会和学子本人一个交代。如果说一个高校有众多的学生休学,一休就是数年不能毕业,而且休学的原因不是因为学生的成绩而是贫困,那这样的学校作为就值得斟酌了。况且,这种功利且缺乏人文色彩的教育也在学生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阴影,及至休学学子返校,对于学校的道德教育、知识灌输就会有一种历尽沧桑之后的排斥感和不信任感。如此一来,怎么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可用之才?
    辅助贫弱,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责任更是公共义务,高校是这些使命的具体承担者。高教再市场化,高校面临着再多的经济难题,也不能苦学生。而且,如果高校少建些豪华大楼、大门,少搞些华而不实的评估,省下的钱能救助多少学生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