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顿吏治的偷拍应导引至制度路径

(2008-07-24 04:53:18)
标签:

杂谈

本文刊发于7月24日中国经济时报

政务公开大厅内,窗口值班人员在电脑上看电影;副局长开着公车出来喝酒,却说是在“执法”;机关办公室主任吃完饭不付账还跷腿架在酒店大堂桌上闹事;同样的行业“会费”需要上交四级协会;给交警部门交过管理费,在划定的停车线里停车也被罚款……种种类似现象,被暗访拍成专题片公开播放,一部名为《问政》的短片着实让长沙市天心区500多名副科级以上在职领导干部“惊出一身汗”。(7月23日《湖南在线》)

  公职人员不履责、乱执法、言行不检、缺乏公德……种种行为,已成常态,成为惯性的官场流弊。如此吏治沉疴,如何根治?偷拍式管理给公众提供了一种形象的整顿方式。当官员们面对偷拍片《问政》而“惊出一身汗”的时候,应该说官员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而羞赧。知耻而后勇,这种曝光式的威慑要比一般的金钱惩戒效果来得要快要好。因为偷拍触及的不是官员的身外之利,而是身心所系的声誉和隐私。

  但是,整顿吏治用这种猛药快治伤及官员名誉权的做法还有商榷之处。虽然官员是公仆,但官员同样也是人,作为公职人员,其违反工作纪律自有单位制度进行处罚,其胡乱作为不依法行政也有公开的法治去矫治。不走常态化的制度性管理,反而采取偷拍惩戒的形式去威慑,说明制度性建设被虚置,流于形式。不去抓制度性建设和机制性管理,而采取秘密跟踪偷拍和羞辱官员的方式去整顿吏治,其实是笔走偏锋,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更重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管理约束的惩罚有着外延和内涵上的基本规定:一是不能逾越法治,二是不能构成对被管理者基本人权的侵犯。遍寻相关法律,实难发现这种偷拍示丑的惩罚预警方式,它显然是一种“私法行为”。以不合法的公共管理思想去矫正一些管理失范行为,是以错纠错,难以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

  偷拍整顿吏治的方式并不新鲜,以往各地也都尝试过类似的手段。但效果如何呢?实践表明,被偷拍者往往成为“运动式整风”的倒霉蛋,谁摊上无非是走走过场做个检查,唯此而已。而整顿风潮一过,偷拍行动就戛然而止。机关作风、公共吏治依然回到懒散邋遢的惯性状态。就此而言,偷拍式整顿也非公共治理的有效手段,只是让舆论兴奋一阵公众谈论一番官员老实一段的浅表式治理而已。

  由于偷拍整顿先天不足的管理缺陷,相信类似《问政》的偷拍短片也不可能是久演不散的“连续剧”,而只能是跟风的短片。偷拍短剧谢幕之时,将吏治整顿纳入常态化管理的制度路径才是正理。

  约束官员的制度性举措可谓多矣,党纪国法、制度规定、行为规范、作业流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关乎德、能、勤、绩、廉的各项考核也宛若紧箍咒时时让官员自省自觉。只要将这些制度落实到位,形成对公职人员行之有效的他律网络,这就是最好的整顿吏治的灵丹妙药。而且,这些制度都是现代法治情境下普世的准则,公开、透明、责权利制约有序。放着良好的制度不去激活,反而采取短效隐秘带有人治色彩的惩治去羞辱官员,不啻于抱着“金饭碗去讨饭”。

  现代公共治理,最基础的原则是人权至上、法治第一。官员是人,也会犯错误,也有人权。对有行政缺失的官员而言,矫治其错误的应该是制度而非其上级,如果采取以人治人的模式而不靠常态化的制度,那是人治而非法治。人治当然不能确保人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