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第一银楼:是靓丽风景还是奢靡象征?

(2008-07-22 04:19:24)
标签:

杂谈

中国第一银楼:是靓丽风景还是奢靡象征?
   
    耗费5万两白银,动用数十名工匠,历经百余天的封闭式构建,一座巧夺天工的中国最大银楼终于惊艳亮相。昨日上午,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举行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银都白银艺术博物馆揭牌暨中国白银第一坊开园庆典仪式上,数百名慕名而来游客共同揭开了银楼富丽奢华的“面纱”。(7月21日《广州日报》)
    从图片上看,“中国第一银楼“果然精美非凡,不啻于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但是由于该银楼耗费5万两白银,而且号称中国第一。不免激发起公众奢靡浪费和浮夸喧嚣的解读。更有人加大道德联想,认为此楼兴建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是对民生多艰的漠视。客观而言,这些对奢靡浪费的批评和对民生的善意关怀让人感佩。但必须指出,对“中国第一银楼”的评价也应该具体分析,不能凭籍主观臆测就随意污名。
    日本有金楼,俄罗斯曾有琥珀屋,这些较之银楼更为奢靡豪华,但是依然被人传为佳话。至若古代宫廷流传下来的金银玉器,哪个不是耗费公帑所制,传至今天不也变成了精美文物。第一银楼,建在公园之内,是吸引旅游和象征当地“银都”的公共标志性建筑。就银楼的公共性而言,它是当地政府别出心裁斥造的一处靓丽风景。至于“中国第一”的冠名,我看不是基于政绩吹捧,而是刻意制造的广告效应。在中国旅游圣地,形形色色的“天下第一”(楼、台、亭、阁、山、水、泉、剑、胡、河......)并不少见。
    从价值层面分析,5万两白银市场价值不过千万,以千万元构建一座属于公众消闲旅游的标志性建筑(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历史文物)也很难称得上是奢华豪靡,因为这千万价值的第一银楼分摊到潜在的千百万游客身上,甚至称得上是节约经济和市场开发的典型。如果这算得上是豪华浪费,那用公款建成的豪华办公大楼,如阜阳白宫、如价值12亿元之巨的成都行政中心,又算是什么?城市街道上畅行的违规超标豪华轿车,豪华酒店里酒肉臭的公款吃喝又是什么?那一处处泛滥的政绩工程较之银楼算不算是豪华奢侈?在公众看来,一分钱流到了私人腰包也是难以原谅的奢靡浪费,花在公众利益上,耗资巨万也是有益民生的良心工程。
    更重要的是,中国第一银楼耗用的5万两白银,既非取自公共财政,也不是从民众那里逼捐而来,全部都是回收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废渣、废料、废液。因此,此楼不仅不是豪华奢侈的标志,而是循环经济废物利用的典型。循环经济,废物利用,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和环保要求的生态文明。“中国第一银楼”的构建,说其是循环经济的纪念碑也未尝不可。永兴当地并不产银,但是运用技术从废品中提炼再生银却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这种产业开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没有银矿却成为全国产银最多的县。5万两白银,仅占当地产银量的0.01%(2007年当地产白银2360吨),就此诟病当地浪费奢靡,实在是有些吹毛求疵。
    在笔者看来,公众不仅不要对“天下第一银楼”说三道四,还应该称赞当地政府的良苦用心。作为300多年的银都和循环经济的典范,当地的产业特色不仅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还具有非物质文化的属性,应该提出申遗。当地政府不妨把构建“天下第一银楼”当作申遗的契机,这要比某些地区捕风捉影式的文化遗产申遗要实在得多,也现实得多。
    金银本没有罪恶,只是变成了货币异化为资本时才被赋以人格化的褒贬含义。“中国第一银楼”的银子在我看来如同其自然的光泽一样光耀无暇,好事者又何必自作聪明地附加上无端的道德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