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台词,因为搞笑才娱乐
(2008-07-16 04:24: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深圳商报文集 |
本文刊发于7月16日深圳商报
《赤壁》公映,赞弹不一,观众和媒体关注最多的竟然是其搞笑台词。近日由媒体总汇了该片最搞笑的15处台词,其中包括已成网络热语的“天下兴亡,匹女有责”(孙尚香语)、“我刚给鸽子洗完澡”(诸葛亮语)、“你难道没听说过,欲望使人年轻?”(曹操语)、“这么冷,你还要扇扇子?”(周瑜问诸葛亮)、“我们叫它(马)萌萌吧!”(小乔语)、
“饭都吃不上了,念书有什么用!”(剧中孩子们),关羽(语重心长)对曰:“有知识以后才有饭吃。”诸葛亮赞孙尚香:“我觉得你很有个性。”孙尚香幽幽地说:“看来,也只有你能理解我。”
观众所谓搞笑,是感觉历史人物满嘴现代时尚语言有些不伦不类。这种笑场其实在冯小刚执导的《夜宴》中也有体现,剧中由葛优饰演的厉帝也曾发出:“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的台词,甚至还有借鉴《哈姆雷特》式不土不洋不文不白的爱的絮语。
我倒觉得,无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剧,从娱乐功能讲,搞笑台词无可厚非,能引起媒体关注观众可乐,倒不失为市场宣传的手段。难怪有人认为这是吴宇森故意为之。从此意义讲,搞笑台词恰恰是开启电影娱乐的一把钥匙。须知,《赤壁》不是历史纪录片,是大众文化产品,因此娱乐功能大大高于教化目的。借助历史片段,演绎震撼场景,娱乐观众眼目,实现票房目的,这就是吴宇森和现代人需要的《赤壁》。无论曹操、周瑜、孔明,还是刘、关、张诸等人物,穿上峨冠博带配上羽扇纶巾那是描摹历史的道具,他们嘴里绝对不能吐出“子乎者也”,只能发出现代语言,这样才能老少咸宜,才能汇聚人气。所以,吴宇森《赤壁》中炮制的“搞笑台词”恰恰是其深耕好莱坞多年学来的大片营销秘笈。电视剧《三国演义》台词就因为照抄名著《三国演义》办文半白的书面语,让观众听不懂看不懂,而成为电视剧的硬伤。
还有就是,我们许多主旋律的影视作品中并不乏用豪言壮语式的台词,可以官话、空话、虚化式台词用得滥了,反而让观众逆反蹙眉,教化功能实现不了,反而浪费了拷贝录影带,传导的是娱乐审美的疲惫。当然,某些影片中唯美且不口语的台词极富感染力,具有经典雅致不朽的艺术感染力,如中国观众熟悉的《简.爱》中罗切斯特和简的爱情对白,如《王子复仇记》中哈姆莱特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但,与其说是电影台词感人,还不如说是原著语言的经典魅力。何况,这些经典台词,是电影处于黄金时代的产物,观众对电影还有艺术缔造者的景仰。而今,电影不过是市场的载体和炮制大众娱乐产品的流水线,不断地抛到市场上自生自灭。电影泛滥时代,入心入脑的经典已是奢侈,好听好看就是成功。场景、故事、台词、恶搞、甚至还要加上些色、暴及变态元素,是导演们屈从于市场竞争压力的无奈选择。
所以,不要把电影当作经典,也比太把它当回事。电影在现实情境下就是逗闷儿的谈资和缓释生活压力的娱乐由头,能开心一乐最好。在好莱坞摔打多年的吴宇森岂能不晓得内中缘由,《赤壁》若连观众都不能逗乐,岂不是在美国白混?逗乐观众的最直接最聪明的方法就是设计搞笑台词,让观众一听就忍俊不住,然后再设计逆反的人物、颠覆的情节和增加孙尚香和小乔的戏码。从娱乐和市场的角度看,吴宇森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在网络语言恣肆的时代,电影台词最大限度地时尚化网络化,也算是与时俱进之举。因为和经典电影台词相比,搞笑的另类的电影台词有的时候在审美趣味上也不亚于经典。譬如《大话西游》里的夸张饶舌的爱情表白,就一举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爱情宣言。而《赤壁》中的“天下兴亡,匹女有责”和流行的网路语在句式结构和隽永程度上也不亚于“打酱油”和“俯卧撑”。个性、多元,作为大众娱乐产品的电影也不能缺位。更堪一提的是,在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刮起的本土大片热退潮之后,吴宇森以好莱坞式的风格演绎中国历史文化,这种中西合璧个性张扬的娱乐尝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说《赤壁》的搞笑台词淡化了本土大片场景主义暴力美学的流弊,我们应该感谢搞笑台词。
只要观众喜欢,只要市场接受,搞笑台词不妨一直搞下去。
后一篇:奥巴马搅水奥运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