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漏题事件隐喻的公共悬疑

(2008-07-03 04:01:14)
标签:

杂谈

  本文刊发于7月3日西安晚报 
    鞍山市教育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宋国春介绍,6月28日、29日是鞍山一年一度的中考,28日上午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他们就接到举报电话,称相似试卷此前已在社会流传。这立刻引起教育部门高度重视。28日下午,教育部门通过多种手段拿到了在社会上流传的理化综合、数学和外语科目的手抄试卷。当天下午的核对显示,理化综合科目与手抄试卷大体相同。对此,鞍山市政府28日晚依法紧急启动试卷解密程序,相关人员将29日的数学和外语试卷解封,经核对与手抄试题大体相同,至此确认中考四科全部漏题。(7月2日《新华网》)
    四门中考功课漏题,2.5万考生重考,这是严重的公共泄密事件。当地政府紧急启动试卷解密程序,启用备用试卷重考,公安机关迅速介入,还算是及时的补牢举措。但尽管如此,当地政府公信力的损伤,教育主管部门的失察,考试成本的无端耗费,考生心理的伤害已经造成,全国问责的舆论风潮也已形成。如何化解这起漏题事件的公共悬疑,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按照规定,中考试卷和高考试卷一样在使用完毕前一般按照国家机密事项管理,使用完毕前是指从开考前15分钟拆封试卷到考试结束前半个小时,答案和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也按照国家机密密级事项管理。根据常识,中考试卷命题和保管也都有一整套完备的程序和措施。如此高度机密和设有重重保密管卡的中考试卷,何以漏题?而且一漏就是四门主课?这其中,无可避免的是由“内鬼”所为。这个“内鬼”能够过关斩将将试题内容泄漏出去,隐射了整个试卷密集保管的如同虚设,凸显了试卷保密保管全链条整系统的渎职行为。公安机关介入,锁定犯罪嫌疑人,只是抓到了这起公共泄密事件的线索。公安机关和相关机构还要顺藤摸瓜,将本次泄密事件的所有责任人一并曝光处理,依法担责,方能求得公众心安,平息这场公共悬疑。
    不过,做到这些何其难哉。一方面是任何法治失范并导致民意关注的公共事件,一旦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就会形成膨胀和延烧效应。即使最后有人担责,也难以抚平民意的疑虑。这就像一件被打碎的瓷器,尽管被碎片重聚,焗补完整,但产生的罅隙和瑕疵总是存在的。譬如这次漏题事件,纵然如警方所属锁定嫌疑人,纵然最后嫌疑人被绳之以法,管理部门昭之于众。公众心中依然有着不间断的追问:担责的人是不是替罪羊?是不是还有其他被法外施恩的人?而且,漏题事件本身和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公众产生联想式怀疑也是可以理解的行为。所谓覆水难收,公共管理机关的失察行为更是如此。所以,此番漏题事件的解决,没有最佳和最好,只有次优的补牢。
    中考试卷大范围漏题,已经使当地中考的公平公正大打了折扣。公众期盼的公开不仅仅是公安机关最终给一个处理结果,更希望将此番中考试卷泄密漏题的过程和风险环节公之于众。即从出题到试卷保管进行抽丝剥茧,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漏洞。因此,曝露管理漏洞,发掘监管风险,才能举一反三,使此类事件不再愚蠢和错误地蔓延克隆。
    从漏题公共事件倒逼公共管理,才能从源头上化解风险,缓释公共悬疑,避免更大的公共危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