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刊发于5月10日西安晚报
5月7日晚,两名老外在福田区上步路与笋岗路交叉口行人安全岛上小便,市民张凯上前制止却遭老外辱骂,气愤不已要求老外道歉却遭挥拳砸面,路人见状报警并将老外围住。经园岭派出所调解,5月8日晚,老外赔偿6000元后离去。(5月9日《南方都市报》)
两个老外不仅随地便溺,而且动手打人。典型的不文明!不过,这起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并不在此道德判断,而在于两个老外让国人思维陡然陷入价值判断误区,而产生诸多复杂的情绪联想。
对于排外者而言,老外随地便溺已然是犯了文明大忌,动手打人更能激发起对老外的愤慨,甚至会帮着挨打的中国人教训老外。从新闻源整个事件的记述中,还是能够隐约捕捉到公众的这种情绪;对于脑子里有些自虐贵恙,对国人不文明行为常常大声斥责,而又往往将欧美视作礼仪和文明标本的人而言,恐怕会困惑:老外怎么也不文明?
这两种情绪都是属于反智的。因为排外者秉承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惯性,是狭隘文化传统的体现;对老外盲目乐观者则是放大了西方的文明之美和本国的陋习之丑。而且,这种以已之短比照对方之长的判断成了习惯,自省和反思就超越一定限度而变成自虐自贱。而这,一旦形成舆论主流,似乎老外满眼都是文质彬彬而中国人皆为不拘小节。这种凭主观经验和被舆论绑架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惰性定势,是看似道德完美但实际上反智的行为模式。
反智的人不理性很冲动。就像在此例中,老外不文明了,国人必然要围攻,还要扭送到派出所。而且,几乎所有人都会作大义凛然和一脸无辜状。反智的人容易发牢骚,譬如看到中国人不文明了,人人都会骂上一句“丑陋的中国人”或“素质低”。但转过身来,也会不自觉地吐上一口浓痰或者自然而然地去闯红灯。反智的人,脑海里往往是黑白二界,非此即彼,绝无缓冲余地。
事实上,中国人有陋习流弊,外国人也有不文明习惯。这是人性本能使然,也是社会环境所致。由于人的生物性不能够时刻和社会性契合兼容,所以期冀全部消弭人类陋习只是一个虚妄的幻想。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文明的时候,不能以陋习的量化来论定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明质量,这样只会造成“五十步笑百步”。
所以,老外在华动粗和国人不文明从性质上讲都是一样的。理性的态度是就事论事,不要无限放大到不文明者的种族背景和国籍上去。对此类不文明行为,该道德谴责的就道德谴责,该法治严惩的就法治严惩。唯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