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陈冠希为什么要道歉……相比于陈冠希阿娇等娱乐明星,政治人物的隐私更需要暴露在公众面前。”昨日,香港知名电视主持人、文化学者梁文道在深圳做客南都公众论坛,详解香港“艳照门”事件和刚结束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3月24日《南方都市报》)
在陈冠希因为“艳照门”事件而淡出娱乐圈,阿娇引之而事业蹀躞,柏芝家庭陷入危机的情境下,法律和公共道德一边倒的追索拷问依然没有完歇。“艳照门”所涉明星,在大中华区的影视歌坛都被公共管理者或大众有意无意地封杀鄙视。顺着这种道德的偏执或法治的惯性,群氓痛打落水狗几乎不必付出丝毫的道德成本。
秃头梁文道兄逆势而为,替陈冠希张力,也许会让公众惊诧莫名,但实际上具有遏止舆论口水泛滥和矫正道德偏执的棒喝警醒作用。
判定陈冠希行为,如果确属个人私隐的自拍,公共机构和任何其他个人确无干涉其私权的权利。这和陈冠希个人的道德价值取向无关,而是一个现代社会如何保护私权的普世课题。陈冠希自拍的艳照既然是别人故意公开,公开者才应承担法治和道德的双重之责。至于陈冠希和他的一帮明星性伙伴们,都是权利被损的受害者。从受害的程度而言,他们甚至比芸芸众生更甚,因为大众尚可以从中榨取八卦娱乐的剩余价值,亦可以作为乏味生活的无聊谈资。而“艳照门”的主角门,他们的私隐被赤裸裸地暴晒于大庭广众之下,他们的尊严被道德的口水淹没无形。
公众在满足窥淫的欲望之后反而道貌岸然,私隐被侵的陈冠希们则不得不为私权被侵而低头道歉。这种看似绝对正确实则霸道无理的社会选择,文道发出“‘艳照门’暴露社会道德伪善”实在是振聋发聩之语。确实,伪善的道德偏执是一把刀,鲁迅《狂人日记》中就说,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是要吃人的。
在道德的公共偏执面前,陈冠希的道歉,实际上就是被公共舆论的道德喧嚣吞噬。
文道替陈冠希声张,其实并非挽救“艳照门”的主角们,而在于用理性的召唤纠偏一边倒的道德偏执。人们惊异地发现,香港濡染西方文明百余年,香港市民自以为深得民主真谛。可是一场“艳照门”风波下来,立刻戳穿了蒙在其上的虚浮外衣,所谓权利至上,不过是叶公好龙而已。在道德至上和权利至上的求解中,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一种人治的阴霾顷刻使香港的现代化变得黯然无色。讽刺的是为民主护航的法律,最终也成为道德的附庸,冷漠无情地观照着私隐权被肆意践踏。
西方有句谚语,叫做青年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所以,法国的莫泊桑和尼采们私生活浪荡无度并不为主流社会所歧视,麦当娜们、小甜甜们、希尔顿们公开挑逗亦为社会所宽容。何也?上帝原谅私德,法治保护私权,世俗和神祗对人的护佑无微不至。在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道德、法律、公众、公权,集体痛打落水狗,让你永世不得翻身。在中国有慎独自敛和独善其身的圣贤教诲,确无私权保护的概念。
(本文刊发于25日南方都市报深圳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