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即将进入高工资时代?

(2008-01-08 08:18:42)
标签:

时评

杂谈


    
   “工资应该涨,也有空间涨,涨了也会好。”一句简单的话,激起在场上千人的掌声。 对于未来工资增长前景,文跃然预测,到2020年,工资总额有3~4倍的提高空间,人均工资约有2.4~3.2倍的增长空间。(1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
    专家的预测是个趋势,中国果真迎来高工资时代了吗?面对这一趋势,其实是个牵一发动全局的国计民生课题。从GDP攀升的情况看,中国工资水平增幅确实缓慢。有数据为证,从1990~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率从53.4%降到41.2%,降低了12个百分点,而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这种“国富民不富”的数据倒挂形成了“利润侵蚀工资”的不正常情况。但是单纯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一方面中国GDP存在着虚溢效应,如世界银行认为中国GDP被高估40%,另一方面中国20%左右的富人拥有者80以上的财富,即财富分配不均。在此情势下,单纯依据GDP数据来推演工资水平的增长,客观上就大打折扣。
    对于高工资的期望,在市场经济初期确实是众望所归。但是在公众深切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之后,对于高工资的理解就不再单纯。对民生而言,高工资意味着高物价,尤其在当前物价全面高企,通胀已经严重焦灼民生的现实下,提高工资越多,就等于宣布通胀越严重,公众对经济运行的信心也就越低。窃以为,在通胀时代,高工资时代来临的宣言,并非稳定民心的安慰剂,反而是搅乱公众心绪和生活秩序的紊乱剂。
    中国民众习惯了过去10年甚至20年的低物价和低工资时代。而这个时代也是中国阶层分化,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基础和启蒙民生公民意识的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弱势群体虽然每月收入不过数百元,但是应付基本生活并不成问题。虽然恩格尔系数持续在40%以上,虽然中国民众尚未体味到小康的生活质素,但民众生活总体处于祥和满足的势态中。至于“新三座大山”所致的民生慨叹,分配不公带来的民意呛声,那反映了普遍的民生信号,即是各阶层共同发出的呐喊。
    而且,低工资时代,是中国拥有超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因为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中国成为吸引全球跨国企业的制造中心。也是中国贸易额连年攀升使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强国的原动力,须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80%以上,而这种依傍贸易而致的硬实力递增和低工资所产生企业集聚效应和资金虹吸效应有着密切联系。固然低工资能够促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升华至中国创造,但这需要过程。更重要的是,即使中国具备了资本密集型和科技集约型的升级转型能力,颠覆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所致的大量工人失业,社会还没有能力消化吸收。因此,是以放弃国家竞争力为代价而实行惠及少数技术工人的高工资,还是坚守惠及大多数劳动者的低工资,不言自明。
    当然,随着中国迈入现代化的门槛,高工资时代必然来临。然而高工资时代同样面临着不可回避的民生难题,物价高企,社会成本加大,新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等等,现有发达国家的诸多现代化弊端中国均可遇到。
    因此,在中国产业发展处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实现工资有序稳步的增长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民生福祉。飞跃迈入高工资时代,只会使得社会处于休克式紊乱。不仅不能提高社会购买力,反而会颠覆社会的和谐基础,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