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禁新生自备电脑防网络沉迷是自欺欺人

(2007-10-10 09:03:04)
标签:

时事评论

    越来越多的高校规定,不允许大一新生自备电脑。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开学后都作出了这样的规定,校方称:此举可以防止新生沉迷电子游戏。(10月9日《中国青年报》)
    沉溺虚拟世界的网瘾学生确实在大学校园学不进知识,涵养不了学养,增加不了才干。戒绝网瘾,唤醒网游沉迷者也是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但是各高校瞄准大一新生,采取禁止自备电脑的方式来戒断网瘾,其实是开错了药方。
    首先,校园是个开放系统,即使新生被禁自备电脑,也可以在学校和校园周边的网吧“过瘾”。故而如此之禁就像是大鲧之水的围堵蛮干,必然紧了这处,疏了别处,导致漏洞百出。其次,只禁大一,不禁高年级学生,势必造成“一禁三松”的尴尬情势,大一过不了的网瘾可以在高年级补回来,这种网络沉迷的后移对学业影响反而更大。再者,电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日常工具。高校禁绝大一学生自备电脑,等于在剥夺这些学子使用工具的权利,少了人文关怀不说,还有侵犯学生私权之嫌。
    所以,各高校开出的这个药方,只是想象出来的灵丹妙药,在校园实践中必然导致效果杳然的掩耳盗铃。若这项管理举措充满争议而又绝少效果,校方的设计就是颟顸可笑的。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说,解决学生上网成瘾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禁一年起的作用有限,效果也很难说,因为高年级学生购买电脑后,也可能在使用上出现偏差。所以,“堵”,从根本上说是不值得提倡的方法。
    据统计,大多数网游沉迷者将“现实”视为网迷原因。一个沉迷者这样倾诉他的心路历程:“作为‘80后’的一代独生子女,我们太容易迷失于虚拟世界。曾经徘徊在网络世界的我们,内心深处孤独无助、彷徨迷茫,就像是在黑夜中紧贴于崖壁行走,咫尺之下就是万丈深渊,处境非常危险。”不难看出,“80后”所谓的“现实”是孤独无依,父母期望值过高而导致学习压力过重,而未来就业艰难和生活节奏加大也是他们逃避现实而在虚拟网游世界慰安的主因。正因为如此,才有95%的网游沉迷者对父母有敌意,因为父母采取武断的训诫方式阻止他们上网。引申开来,若学校采取同样“禁”、“堵”的方式,只会使得学子们逆反心理更重,陷入网游漩涡更深。
    网游沉迷者的心声也给高校提供了辨证施治的药方:一是疏导。一方面疏导学生思想,化解学子缠绕的苦恼心结,给其挹注现实勇气和未来希望;另一方面疏导校园沉闷紧张的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业务活动培养学子多方兴趣,转移他们沉迷网络的注意力。王尔德说:“一个人的黑箱世界就是死亡。”将校园变成阳光乐土,一个人孤独的黑箱也就消弭无形,网络诱惑也就失去魅惑。二是构建技术性的防沉迷体系。高校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发挥高科技智慧打造健康的校园网络防火墙,开发出具有实效的防沉迷软件,厘清校园网络环境,同时装配健康的娱乐替代软件,还学子们一个健康安全的虚拟空间。三是给予高校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减轻学生学习和经济负担,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可预期的未来才能促使学子们融入社会,提高责任感,才会使其从虚妄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
    综上,戒断学子网络沉迷是个系统性的社会问题,需要体制、机制、政策设计和信息技术手段更新等才能解决。而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少年沉迷网络的两个直接管理者,最颟顸的办法就是武断的“禁”和“堵”,理性的方式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放”和“疏”。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那要看每个家长和每所学校的智慧。
    不得不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新新人类喜欢着迷的游戏方式。上一代人最忌讳拥有鲁迅笔下“六斤老太”那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杞忧心理,因为一代比一代强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就此而言,社会、学校和家庭也不必对当代大中学生沉迷网络太过担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