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计风暴刮向电信企业符合公众期待

(2007-09-28 07:20:13)
标签:

时事评论

    新华社电,根据审计署2007年度的审计工作计划,从10月上旬开始,审计署将派出审计组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5大电信运营企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记者26日从审计署了解到,这次专项审计调查历时2个月,重点调查电信运营企业的效益状况,检查企业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以促进电信运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竞争力,保持又快又好发展。
    近几年来,审计风暴所及,公众无不欢呼雀跃。因为在公众眼里须仰视的中央部委,在审计署的审计下往往揭开了资金违规的盖子,这种监督有助于规范权力和决策部门善用资金的自觉性,因而是一种法治语境下最有效的行政救济手段。尤为进者,审计监督不仅具有矫正作用,还给予纳税人公帑使用的交代。所以,审计署这些年的审计契合公义民生,也是中国法治社会的重要体现。
    审计署剑指五大电信企业,会给公众带来更多期待。一是这些电信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但要么出自同一母体,要么服务项目重叠,而且都有垄断嫌疑。所以,审计部门介入,是厘清和理顺这些电信企业利益关系和为其正名的契机,因而这样的审计对电信企业有利无害;二是这些电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民生的基本层面,如网络、固话、移动通信、短信服务等,已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这些电信产品的服务质量、价格情况才会让公众时刻关注;三是这些电信企业的利润逐年攀升,有些已经跃入世界500强。但与此同时,电信企业的一些收费项目如固话月租和手机双向收费,带有欺骗性的服务套餐,某些短信的无节制污染等也让公众不满。不过,公众的反映或不满只是带来了电信管理部门某一时段的他律性整治(如不久前信产部清理电信企业的4万多电信套餐)或电信企业自律性的经营调整,因而是不彻底的补丁式修补,并不能让公众满意。审计署对电信企业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是代表国家的法定行为,因而具有系统性、权威性、公正性和第三方的性质,因而这种公共行为是和公众的权利期冀相吻合的。
    解读审计署的政策语言不难发现,审计电信企业的效益状况和检查企业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其实是在为公众一直呐喊的“电信垄断利润”进行把脉,从电信企业的利润构成分解电信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因而,效益审计本身就是一种解惑民意的公共解构,让公众了解电信企业利润的组成,得出客观的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的陆线弘认为:“如此规模的审计调查应该表明,电信业的重组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新华社的报道也认为,随后的调查报告将上交国务院,作为国家处理电信行业问题的决策蓝本。重组是一种革命性的优化整合,其达到的目的是构建和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方略、融资方式以及更为规范的市场模式。
    所以,这次的专项调查审计对五大电信企业可以说是外科手术式的全方位解剖,这些电信企业运营中的一切瑕疵将会曝露在太阳底下,会让公众感受到一种快意恩仇式的“解恨”。当然,审计署的曝光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促进电信运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竞争力,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而这,将纠偏电信企业利润至上的发展思路,给企业挹注更多的社会责任。
    即使拟议中的电信重组仍是远景,经历这场审计风暴洗礼的电信企业也会变得更加规范。在规范的现代企业运行环境下,将实现国家、企业和公众的三方共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