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今日西安晚报
来自国家安监总局网站的消息说,据湖南省安全监管局报告:8月13日下午发生的湖南省凤凰县沱江大桥垮塌事故。经进一步清理核对,当时约有125人进行拆除作业。至14日07时15分,已有57人获救(其中22人受伤)、22人遇难,尚有46人下落不明。涉险总人数仍在进一步核实中。(8月14日,中新网)
沱江流过湘韵,古风浸满古城,人文历史浑厚,西人誉称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就是湘西凤凰小城的真实写照。且不说古代城楼掩映下的明清书院播撒的文化风骨如何濡染了文学巨匠沈从文和国画大师黄永玉的不朽灵性,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亦为这座梦幻的婉约小城增添了豪放的气质。沱江大桥的轰然倒塌却给小城的美好蒙上了阴影,从而使小城故事浸染上悲剧色彩。
一座行将竣工的造福大桥,骤然吞噬百余人,造成22人死亡46人失踪,可谓是举国震惊的安全事故。沱江呜咽,公众默然,小城故事多了悲伤和遗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小城悲剧绝非天灾而是人祸。
尽管桥塌原因尚无权威论断,但新桥坍塌不外乎以下诸种:一是设计不合规范,造成桥梁先天不足;二是建筑队伍缺乏相当的资质;三是桥梁建筑材料不合要求,水泥石料钢筋等要么偷工减料要么掺假使假...无论哪种,都是人为造成的施工质量不够达标。而这些要素环节,处处可见人祸的幽灵在游荡。尤其在招标和施工环节,找谁干、怎么干、干的怎么样猫腻最多。如果管理者责任意识匮乏而又心怀他想,招标就成了权力寻租的幌子,“找谁干”就不在是严肃的公共把关,而是权钱交易的道具。若不具资质的施工单位通过公关难下建桥工程,管理部门就会睁眼闭眼敷衍塞责任由施工单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干的怎么样都行”。所以,公共治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而懈怠责任,施工单位就会基于“利润胆壮”的成本意识使桥梁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豆腐渣工程”。而一旦管理者“大撒把”,就无法阻遏建筑商层层转包的恶俗,致使一项造福民众的善政工程成为不法商围裹逐利的怪圈,导致人祸的叠加,造成悲剧的必然。如果说,每一个倒塌的豆腐渣工程背后都寄生着一个法治不涨、管理不善、权力寻租和无良商人构成的人祸链的话,如几年前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沱江大桥的倒掉使得这条人祸链变得更为昭彰和典型,因为沱江大桥竟然脆弱到竣工即塌的地步,凸显人祸膨胀到极致。柳宗元慨叹“苛政猛于虎”,我看“人祸害死人”。
当然,抛开每座事故桥梁隐含的个体性人祸外,桥梁建设上的过于追求速度的人治政绩冲动也是主要原因。桥梁专家李亚东教授表示,中国目前突出的问题还在于桥梁建设速度太快,很多施工质量并不令人满意,这就更需要在养护、维修上加以重视。就凤凰小城而言,商业开发过度的问题尤为严重。据悉,2006年凤凰全县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8亿元,占全县GDP的32%。不菲的经济收入背后是小城的宁静淡泊的文化气质被现代商业喧嚣所侵凌覆盖,古韵幽静的茶楼变成了艳俗聒噪的卡拉OK歌厅,月朗星稀笼罩的小桥吊脚楼责备覆以闪眼的霓虹,闪烁着灯红酒绿的诱惑。白天,拥挤的小城被杂乱的摩托笛声所环绕。在小城故事越来越多商业化的时候,当地政府过度耗用当地人文旅游资源的政绩冲动也就更加强烈。不管是为了改变小城人满为患的交通窘况,还是为了吸引更多游人创造GDP和增加财政收入,沱江大桥都是当地追求发展速度的政绩标本。所以,沱江大桥的倒塌,也是违逆“又好又快”发展观的反面教材,值得好大喜功追求速度政绩的当政者省思。
沱江大桥已经倒掉,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先生已经亲莅调查。为了凤凰古城的人文和谐,为了死去和失踪的几十个无辜者,人们期望悲剧缘由早日厘清,查究责任者,让失职的管理者和建筑商承担政治和法治责任。
前一篇:「一流大学」该清醒了
后一篇:敬告博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