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高考统分失误:都是电脑惹得祸?

(2007-06-28 08:46:29)

6月28日新京报、华商报

    27日新华社电,今年安徽高考文科综合科目成绩因计算机漏统了第39题考分,致使文科考生成绩统计有误。对此,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技术力量进行了纠正,文科考生成绩重新统分合成。

    另据安徽省教育厅通报,为了对全体考生负责,已对全省所有考生的其他科目成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查,确认无误。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根据重新合成的实际成绩重新划定了文科各批次(含艺体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6月27日《新安晚报》)
    高考统分竟然集体疏漏一道题的考分,这是严谨的高考难以承受的低级错误。幸好安徽的考生们还没有据此填报志愿,幸亏安徽省教育厅纠错及时并深刻道歉。补牢之效固然令人遗憾,但也避免了一场影响极坏的公共危机。探究安徽文科高考统分出现失误的根源,有关方面给出的原因是计算机疏漏。真的是电脑惹得祸?
    从表象而言,这个原因是可信的,现在高考的统分、录取、学生档案递送以及统合考生分数早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就是高考中的客观题,也实现了计算机扫描的方式进行评分。电脑的优点是客观、精准,缺点是机械和程式化。如果电脑程序出现问题,对所承担的任务失去识别能力,带来的错误将是全局性的。以前出现过因考生使用不合格2B铅笔或答题不规范而被电脑判为零分的例子。但从安徽的这次电脑失误看,显然是程序设计方面的问题,使得电脑忽略了某一题分数的统计。所以,从本质上看,这次统分失误还是人为原因所致,责任方难辞其咎。
    这场失误其实是信息化时代人类面临的现代难题之一。在信息化已经深入到现实生活的每一角落之后,电脑几乎成为现代人须臾不离的日常工具,俨然人类生理的手足耳目等生理器官。迷信信息技术,电脑代替一切,已是无需证明的现代化共识。当主观的人类赋予电脑客观的理想化色彩后,其实是犯了一个颠倒哲学本源的低级错误。因为电脑和信息技术不过是人类主观改造适应自然的智慧延伸,仍未脱离主观意识的具象化。盲信电脑,其实暴露了人类自大和懒惰的人性弱点。
    再回到高考上来,如果安徽有关方面不是绝对相信电脑,在电脑统分之后,抽出一份试卷进行人工复合,电脑犯下的低级错误就会即时发现,可以通过人工或修复电脑程序的方式予以救济。可惜,对电脑的盲信和放任使人们放弃了人工终审的关键环节,导致惊人失误出现。在高考考试、盘卷、评分、统计、划定录取批次、填报资源、等次录取的诸环节中,如果仅凭电脑的虚拟判断而少了管理者全过程的风险监控,哪怕是电脑百分之0.1的失误,也会造成高考全局的混乱。小小技术失误所引发的社会成本、公共资源的浪费是海量的,不可不慎。
    所以,安徽高考统分失误绝非是有惊无险的小小事故,而是给高考组织和管理者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疏忽大意,缺乏责任意识;随意简化高考中的环节流程,疏于对电脑工作的监控和复核等。将之定性为人为事故,显然并不过分。
    人们担心的是,在电脑技术全面介入高考的情况下,其他省市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疏失。举一反三,各省市进行严密的自查自纠是十分必要的。纵然如此,安徽高考统分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肯定会延烧至全国,损害高考的公信力。消弭这一影响,除了追究安徽高考的责任人已正视听,其他省市也要秉承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原则拿出让公众信服、让考生采信的证据来消解人们的疑窦。
    电脑是人类的工具,人类非信息技术的奴隶。廓清这一点,人类才能完善自我而不至于被自我迷障所羁绊。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3/2007/06-28/015@02300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